王莽改制

标签:
王莽王政君刘婴 |
分类: 华夏故事 |

王莽掌权之初,一面大封其亲信,一面将刘氏宗族诸侯王废黜,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拥戴,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王莽建立新朝后,刘婴虽然被废,但能过上隐居的生活,王莽还将孙女嫁给了刘婴。
王莽称帝后,颁布一系列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将天下田收为王田,山川河流收归王有,将奴婢改称私属,均不得买卖。改革币制,规定盐铁官营。在青海湖附近设置西海郡,强制移民。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君王由“王”降格为“侯”,又拆封匈奴大单于为小单于(封了15个小单于),各属国因此拒绝臣服新朝,致使数十万兵力长期陷于边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由于王莽所用非人,不切实际,既不能根据实施情况调整改制之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推行新制的班子,在推行新政时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妥,致使改制失败。改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以及流民问题,还加重了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土地荒芜,物价腾涨,米价由汉文帝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二千钱,到王莽新朝末年,更达到了每斛价值黄金一斤。
王莽改制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探索了、试验了、证明了一些原理:1,儒家学说并不是治理工具,意识形态无法代替专业管理,死抱儒家法典,搞啥“奉天法古”、“制礼作乐”之类,没用。2,改革需要循序渐进,试点推行,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不能一窝蜂的上。华夏人从不畏惧“摸着石头过河”,但也绝不会直接跳到深水里去。3,治理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社会实践。世间事,兴一利,必生一弊。故顶层和基层,缺一不可。
王莽通过禅让的方式代替汉朝成为皇帝,被古代多数封建儒士所否定,认为其是“篡位”。在现代,也有人认为王莽是一个有观察力有远见的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