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黄帝,相传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初三出生(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华夏民族始祖,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
黄帝的出生地,《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一般认为有河南新郑、陕西姬水、甘肃天水、山东寿丘4种争议。轩辕黄帝是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的始祖。上古时期在姬水(在今陕西武功县附近注入渭水)一带形成了黄帝族,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后来建立了华夏第一个王朝夏朝。
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数、调历、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黄帝族经过夏、商、周三代与其他各族的冲突、交往与融合,到战国时期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
传说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这14人共得到12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都继承了姬姓,周武王(姬发)在西周初年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
炎帝神农氏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黄帝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后来,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为争夺领地,打了一场“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归服了黄帝,黄帝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再后来,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黄帝求救。黄帝向蚩尤开仗,3年中与蚩尤打了9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在河北涿鹿与蚩尤决战,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各部落,建都涿鹿,国号“有熊”。当时的“国”,实为部落。战后,黄帝在泰山之巅,会合诸部落封禅,告祭天地。
相传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据传当第一个鼎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黄帝和大臣们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再会了。”大臣们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条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轩辕庙山门内西侧有一棵高大的古柏,相传此树为轩辕黄帝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又称“轩辕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