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荀子提倡礼法

(2022-04-02 14:53:23)
标签:

荀子

孔子

孟子

分类: 百家争鸣

             荀子提倡礼法

 

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倡义,荀子提倡礼法。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

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希望借助圣人的教化,转变百姓的性情,但是荀子认为圣人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使天下皆出于治”

荀子注意到,人与动物的不同而且优于动物的地方,是人能“群”。而人所以能“群”者,在于“分”。“分”即是建立社会等级,从事不同的社会分工,以面对自然,战胜自然。将社会分为上下有序的等级,以解决基于物欲的争斗。“分”的标准在于“礼义”,即礼法和伦理。荀子认为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持平衡

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是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依赖于一种强制性,即“法”。荀子认为,礼是介于义和法之间的一个范畴。在义礼并称时,礼是指道德。在礼法并称时,礼是指规定。荀子是力求在顾及到利欲追求而又坚持道德的思想家

    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为用。荀子以为,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人们也能自然为善。礼为法本,礼高于法。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会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法治只能为“霸”,而不能成“王”。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项英
后一篇:赵惠文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