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人道学说
(2022-03-31 13:50:52)
标签:
荀子孔子尧桀 |
分类: 百家争鸣 |
荀子对诸子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学说。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和“礼仪之治”的历史观。
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各家关切的问题。荀子取“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构建自己的“人道”学说。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之心。天是自然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的,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的各种仪式,仅仅是表示“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能,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在人而不在天。“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