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鞭挞仁义礼乐等儒家学说

(2021-08-07 08:17:53)
标签:

老子

孔子

孟子

《南华经》

道家

分类: 百家争鸣

       《庄子》鞭仁义礼乐等儒家学说

 

《庄子》又名《南华经》,与《易经》、《老子》、《黄帝四经》等著作共为华夏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战国时期庄子著述。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33篇,大小寓言200多个,65920字。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思想的理论重心。无所不窥的庄子对天道自然现象极有兴趣,他考察天体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规律,一口气提出了14个有关天文宇宙的问题:天是在运转的吗?地是静止在一处吗?日月争相照耀大地吗?谁在主宰着天地日月?谁在维持着他们的运转?谁推动着这一切?或者是天体系统本身有机关不得已的开闭?或者是天体系统自行运转而不能中止?云气是为着降雨吗?降雨是为着云气吗?又是谁在操纵着这一切?谁助长了它?风吹来,忽东忽西,在上空中回旋,是谁在呼吸?难道是谁挥动扇子?这些问题,在庄子的时代是无法理解和回答的。庄子反对神权支配宇宙,认为道是天地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事物是在统一、分化、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仁义礼乐等儒家学说,认为这些都是罪恶与祸害的根源。庄子用朝三暮四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来说明仁义成了统治者窃取权力的手段。

    《庄子》否定君主制,认为俨俨然的君臣之分,煌煌然的君主之治,在大觉者的眼里,是很浅陋的,君主的统治驾御是欺德。人类完全有能力自己治理自己,自由自在生存而不需要君人者的制约,也就是说,君主制的存在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孟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庄子的感受正好相反,认为无君无臣的自由生活才最快乐,没有任何义务,没有任何责任,没有任何负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当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时,一切美好的东西同样也要被少数人拿去,并且还能编制出愚弄多数人的美妙言辞。庄子认为谋权谋名谋利者、鼓吹仁义道德者、逞辩者和拙变者,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遏者。这是庄子对“仁义”的大力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庄子(庄周)
后一篇:宋美龄(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