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华夏最早的文献
(2020-07-08 08:51:07)
标签:
《诗经》尹吉甫《周颂》《商颂》《鲁颂》 |
分类: 百家争鸣 |
《诗经》,是华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最早的成篇文献。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好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诗经》传为尹吉甫采集和编订。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以《诗经》为立言、立行的标准。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诗经》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以及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中出现大量古代动植物名称,有草名105个,树名75个,鸟名39个,兽名67个,虫名25个,鱼名20个。其中提到的树种,包括松、桧、桐、梓、杨、榆、漆、栗、桑等乔木,杞、楚、榛等灌木,桃、李、梅、苌楚(猕猴桃)等果树以及竹子等森林植物。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东周前期的诗歌共311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311首。《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替使用。
2019年2月,南昌市新建区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诗经》竹简1200余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