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2022-04-10 11:36:30)
标签:

转载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什么是囤积症呢?


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盖尔·斯泰吉蒂在新书《物品: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中剖析了囤积症这一普遍现象。


囤积症有什么特点呢?


1、囤积障碍

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把子女买的牛奶、纸巾、饼干囤起来,甚至等到食物发霉变臭、等到衣服被老鼠咬,才想起来丢了。


他们通常认为积累财产很有必要:一方面是曾经遭受过了贫穷,舍不得用。另一方面是将情感寄托于物件之上,或表现出“睹物思人”;收集物品时的积极情感会促进这种行为;丢弃物品会导致暴躁或痛苦;洞察力会逐渐减弱。


人都会忘记,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可是如果老年人总是记忆力不好,那可能就有健忘症和老年痴呆的前兆了。对于这方面,作为后辈的我们可能没办法改变老一辈人的想法,只能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尽量的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会更好一些。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2、囤积行为通常与强迫症有关,比如担心污染环境或恐惧受伤;


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有消息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亦有人担心日本核事故把海水弄脏没盐吃。因为担心盐受污染,所以拼命的买盐囤货。这生动而又形象的反映了囤积症和强迫症之间的联系。


对于未来的担忧,生怕自己吃亏的恐惧,这些都加剧了敏感脆弱。就像松鼠一样,一定要装满一整屋的库存弹药(松果),还能安安稳稳的过冬天。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思想与动作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是动物和人性的原始本能,可这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


显然患有囤积症的人,没办法处理好选择问题,也没办法看清事实的本质,也有盲目跟风,没有自我思考能力的表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


就像松鼠储存着松果,能把虚无缥缈的安全感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物质,内心也不会感到迷茫和恐慌。因为松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安全感却不尽如此。


手里有钱可以买买买;心中有墨,写论文不慌张。这也和未雨绸缪是一个道理。为恐惧未来,所以选择了囤积。不过也可以换个方向考虑:很多情况下,多一点防备,留条后路也并不是绝对错的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曾经看到董卿的一段采访,她说自己曾经有特别难受的成长经历:

"很长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衣服只看打折的, 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能扔。"


董卿说的非常真挚,贫穷不是某一特质,它是一种感觉,能深深地刻入我们的灵魂,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这种微妙的感觉,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让人感到破败和灭亡。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拥有的越多,欲望也就越多,就有很多外在的条件影响着做出选择的我们。


如果一味地追逐最终目的(松果),我们可能会忘了做这件事的初衷,也会淡漠了那些应该珍惜的风景。


而囤积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拥有太多,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过度关注未来,只会不断地错过当下。这也是为什么越囤积越焦虑。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断舍离”这个词,是由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


“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是指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我们可以从房间做起,把杂乱无章的房间好好的收拾干净,利用便利贴做好分类。也可以从手机做起,把不必要留着的短信图片统统丢到回收站里删除。把珍贵美好的事物——比如孩子童年时的照片 全家福 通通都保存在文件夹里。


人际关系也是需要删减的


我挺向往的一句话是:你来,我热情相拥。你走,我坦然放手!爱与被爱本来就应该相辅相成,认真努力爱着的她,也同样值得被那个人所爱。


那些离开的人终究是虚无缥缈的泡沫,懂你的人总是愿意去陪着你,包容你的任性,也愿意为你遮风挡雨——因为留下的才是风景。


愿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应,愿你把别人当成最挚爱的珍宝——最宝贵的松果,对方也愿意陪你走一生一世。正因为是最喜欢的人,所以忍不住的囤积生活中相爱相杀的点点滴滴。


[转载]囤积症|和松鼠做朋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