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6日

标签:
潮汕旅游汕头小公园民国骑楼开埠区中山纪念亭 |
漫游汕头小公园,开埠口岸大世界
汕头小公园南邻榕江,东接南海口。是以金平区国平、升平、安平三路交汇处的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环型放射状的骑楼老街,面积上千亩的老开埠区。较好地保留了20世纪30年代街区原貌,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
这是汕头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区域,传统潮汕建筑与南洋骑楼街屋相互交融,集晚清、民国的官府衙署、领事馆、洋行、工商业会、影院酒楼、公寓私邸、古庙老寺、民居小店等历史建筑于一域。
清代中期,汕头因港口码头带动商贸逐渐兴起。清嘉庆年间建成老妈宫(天后宫),古典精美,瓦脊嵌彩瓷雕双龙戏珠,是汕头五座天后宫中最精彩的。毗连的关帝庙同样石雕砖雕彩釉,古色古香,香烟缭绕。现为1991年重建。
汕头开埠前,在清代老妈宫前已形成临海集市。逢正月十五和妈祖诞辰日等重大民俗节庆,会 搭戏台演戏等。后来在此地建两层的老妈宫戏台,平时作为商贸集市,节庆日期演出。大堂宽敞,布置方桌长凳,装饰大红大绿,喝茶看戏,喜庆张扬。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迫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包括潮州港(现汕头)等10处港口为对外通商口岸。两年后汕头开埠,通商口岸即小公园所在地。美英法俄等十余个国家蜂拥而至,寂静小城因万国楼船、云集鳞聚而繁荣,此地也被称为“通洋总汇”。
在实业救国倡导下,爱国华侨纷纷投资家乡。南洋风情骑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小公园遂成为汕头发展的重要标志。该区域也是近代34个开埠城市中,唯一保留下较完好的开埠区和较完整的骑楼群,记录下城市的历史脉络,并成为海内外潮汕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当时汕头商业兴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广州和青岛,居国内第七位。港口年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位居第三位。汕头对外贸易快速发展,10多家轮船公司和招商局先后在汕头设立机构。汕头后来居上,成为岭南第二大快速繁荣的城市,声名远播。
中山纪念亭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印尼华侨牵头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1969年被拆毁。1985年改建为街心绿岛。1997年重建中山纪念亭,赤柱青瓦、三层八面,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左右矗立石狮,威严大气。每天有很多游客在此照相留念。
小公园最宏伟的是南生贸易公司七层大楼,架设汕头第一部电梯,含百货酒楼、住宿娱乐,客人云集,繁盛一时。到处悬挂汕头老招牌,名产品,特色百货、潮汕功夫茶、祖传蚝烙,汕头牛肉牛杂,潮汕小吃甜汤,礼品手信,软陶小泥人,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安平路上有仿西兼中式的骑楼建筑,为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即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市文保单位。郑正秋1913年与张石川共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患难夫妻》,1922年参与创办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影片40余部,拍出了获第一次国际奖的《渔光曲》。
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蔡楚生曾在此当过学徒,组织白话剧社,担任过编剧、导演、演员。这里是他和陈波儿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起步的见证。1991年后,骑楼重新修缮并对外开放,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潮籍电影人的历史贡献,见证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步。
小城故事多,小公园是老汕头城市的发祥地,商业氛围浓厚,经济繁荣的象征,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风情骑楼街,各种潮汕文创产品,多样化好看的米粿、粽球,弥漫着潮汕人的情结,潮汕风的气息!欲了解潮汕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必游此小公园。
汕头新园区狮子城欧美文化小镇,内有欧式园林雕塑景观、巴洛克联亭,室外拍摄基地等,配套设施齐全,新颖漂亮,却比较冷清,餐饮和婚纱好一点。夜里的汕头小公园,灯火通明,游人却不到白天的十分之一,少了热闹氛围。
汕头地方不大却敢为天下先。1904年,汕头兴建成功我国第一条民营股份制铁路潮汕铁路,全程约40余公里,客货兼营,也是当时营业状况最好的铁路之一。1939年被日军破坏。汕头也是全国最早通自来水和最早建发电厂的城市之一。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便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汕头特区源标志还屹立街头。后来深圳继续领跑,直追京沪,排名前三,厦门稳健增长,珠海稳步前行,汕头作为昔日经济总量之冠,却成为了差等生,GDP排百名之后了。值得分析借鉴。
曾问过开车接送的司机,为何汕头与其他特区不能比了?说原因多,地域分治、地方保护,眼光不远,基础建设跟不上,外出人多,留不住人才,港口码头没有很好开发等等。
正是:
汕头发展敢为先,屈辱开埠走在前。不进则退江中舟,千般风情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