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喜乐常去处,三十三孔老桥妙
标签:
伊斯法罕扎因代河三十三孔桥美妙河景夜景灿烂 |
分类: 伊朗旅游 |
伊斯法罕是伊朗高原上罕见的沙漠和河流并存的城市。发源自扎格罗斯山脉,400公里长的扎因代河流经伊斯法罕,正如其名字的意思“赐予生命”,提供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使伊斯法罕并不用像其他靠近沙漠的城市一样依赖坎儿井,从而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扎因代河将伊斯法罕南北分割,河上共有十一座桥梁连接两岸,供居民往来。其中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就是三十三孔桥。该桥南面有以亚美尼亚人为主的新焦勒法基督徒社区。修建桥的是阿巴斯大帝时格鲁吉亚(有说亚美尼亚)基督徒,他从俘虏奴隶最后成为了将军。
这位修桥的功勋死后被埋葬在圣城马什哈德的伊玛目礼萨陵墓旁边。桥头花园中还有这位国王器重的将军阿拉维尔迪的半身雕像。面对修建成功的三十三孔桥几百年后依然屹立并受喜爱,应当很欣慰了。几个伊朗小姑娘也跟他很亲热,在他身上爬来爬去,一点也不在乎。
从河边徐徐漫步,晚春的河面水势尚缓,平静无波,两岸大树茂密连绵,草地青草一片。水鸟和水獭等并不怕人,在河畔自在觅食穿游。隔河树下有一排排彩色游船,一大家庭或一群青年席地而坐,或带有茶点,这是在以高原干燥地区的伊朗其他城市较少看见的现象。
该桥建于1602年,长298米,因设计有三十三个过水桥拱而得名。拱桥同时也起到大坝的作用,可拦截河水。双层拱桥上下门洞密集,远看犹如一条不对称的巨大宽齿拉链横躺于河道上。桥拱及门洞顶,收尖如桃,上部皆用彩色瓷砖装饰,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桥面两侧皆有砖墙走廊,贯通两岸。对应下面一孔,桥上便有便有两弧形门,中间还有一小门贯通,桥上两边还分设三座殿亭,犹如清真寺一般极其繁杂。旱季,三十三孔桥上下皆可步行,雨季河水漫过石坝及三十三孔洞奔泻而出,不致洪水泛滥,只有上层可以通行。
三十三孔桥不仅成为非常实用的建筑,也是一件美观巧妙的艺术品,被评价为萨法维时代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三十三孔桥是历史的见证,目睹了伊斯法罕的发展。在这里会让你感受到历史沉淀与生活气息的完美融合,是接触到当地人生活的最佳去处之一。
奔腾而出的河水带着气泡从桥孔泄出,呈现不同颜色相互交叉的三角图案,十分有趣。很多人会座在孔桥旁八级石阶上,观赏河水,倾听流水欢歌并流向远方。低层的拱形桥洞中会生产很好的共鸣,不少音乐爱好者在此演奏各种乐器,引亢高歌或低吟浅唱,陶醉其中。
两岸树木成行,苍翠葱茏,有四座老虎雕塑矗立桥头,因小孩爬玩,十分光滑了。河流很浅时,大人带小孩赤脚淌水,人们傍晚来这里乘凉散步。在当地人心目中,三十三孔桥早已成为一个快乐觅趣的公园。过去的萨法维王室也常常将宴会选择在三十三孔桥河边举行。
桥头河边有不大的广场,正举办活动,气氛热烈。有类似杂技杂耍竞技的表演。包括老年人在内,人人手里拿着状啤酒瓶的木头大棒,高抛花样,互抛互接。四周人群聚集,十分热闹。桥上桥下,人来人往,一派欢乐祥和。广场上伊朗年轻美女主动前来邀请老两口合影。
据说夜间风光更胜,便晚上又去。已是春夏之交,夜间游人并不比白天少,路边桥上人来人往。夜幕中的灯光映衬下,三十三孔桥如彩虹长链,光波起伏;河面上灯光与流水交相辉映,浪花在夜色中闪烁,弥漫梦幻浪漫的氛围,景色更加灵动鲜活,美丽迷人。
很多当地人已在河边树下一排排坐着,习习晚风中,纳凉休憩,欣赏美景,十分惬意。也有三三两两地岸边桥面散步交谈,或依桥而立,静赏夜景,微风拂面,爽快舒适。民众游人与三十三孔桥合成天衣无缝的世俗生活风情画,亦是令人难忘的接地气的美好旅游时光。
扎因代河之春夏夜色,让人陶醉!河水静流,波光粼粼,历史沉淀与人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完美融合。世界是那么美好可爱,而战火与仇恨掩盖了世间太多光彩。如果更少一些无知、偏执、误解和利益绑架,能和平和谐、理解相融,驱散雾霾,享受生活是多么美好!
正是:
古桥卧波卅三孔,人游河畔乐相融。相聚欢呼看杂耍,夜灯春水映长虹。
途乐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