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清真寺,孔雀开屏极致美
标签:
皇家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聚礼清真寺不同风格孔雀开屏 |
分类: 伊朗旅游 |
伊朗是伊斯兰教国家,清真寺很多。不过让旅游者伤脑筋的事情就是记不清这些貌似相同的清
真寺的名称。因为建筑内外结构区别不大,又都有好几个名字。当接连看了几个清真寺的时候,让人很容易把名字混淆,难免张冠李戴。这篇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伊玛目广场上有两个清真寺,广场东侧是国王家族的清真寺。这个清真寺和其他寺庙最大的不同的是没有宣礼塔。大概因为是皇家清真寺,仅供皇室宗亲家人或仆从在寺中祈祷,全都是用不着宣礼塔来呼唤打招呼,便会自觉地按时开始做宗教功课的。
该清真寺也叫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是阿巴斯国王为敬重的黎巴嫩什叶派学者也是国王的岳父谢赫.卢特弗拉而建的。始建于1602年,花了约二十年时间。整体建筑以蓝色瓷砖为基调,环绕巨大穹顶有16扇窗。以暗黄色配以繁复的花卉图案,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该清真寺外圆顶,不是通常的蓝色瓷砖,而是浅淡的米黄色配以海马水草图案。当一抹夕阳余光照射,因反射光线角度不同,圆顶会变幻出不同色彩。清真寺内外镶嵌华美的瓷砖,工艺考究,大门镀银,门楣上题有诗文。墙上壁画体现了当时皇家宴请表演等生活场景。
中午时分,可见寺内奇观。光线从东面高处雕花壁窗投射到穹顶,出现上窄下宽一束金色光带,正好从穹顶一只孔雀壁画的尾部向下徐徐散开,这就是著名的“孔雀开屏”。画面精美稀罕,太阳光线形成金光闪闪的孔雀尾巴,在伊朗所有清真寺中独一无二,令人称奇。
清真寺规模不大,装潢却美到极致,精致出色的瓷砖,镶嵌到清真寺的每个角落,色彩斑斓,精细绝伦。马赛克的墙饰花纹和图案复杂精雕细琢,穹顶内复杂的几何面形很是考验人的空间想象力,展示波斯工匠异乎寻常的艺术审美和高超的施工水准。
伊玛目广场南侧的蓝色清真寺,建于阿巴斯一世时期,原名国王清真寺。1979年后更名为伊玛目清真寺。因其雄伟壮观的波斯穹顶、门廊拱顶有独特的蜂窝状或倒扣莲花似复杂精妙闻名,该清真寺的穹顶被誉为建筑史上一大奇景,在众多伊朗清真寺的穹顶中脱颖而出。
这是伊斯法罕的一个双层拱顶清真寺,占地17000平方米,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圣地麦加,建筑宏伟,设计精美。位于寺院南侧的大拱顶高达54米,主体部分为镀金或镀银,辉煌夺目,光彩照人。寺中广场宏大,寺内还有一个三角形计算时间的日晷。
伊玛目清真寺完美展现了波斯的华丽与精致。从里到外均由精美的瓷砖镶嵌而成,每个立面,包括大圆柱,都镶嵌着图案精美的琉璃釉砖。整座寺庙采用七彩色的彩陶马赛克瓷砖和铭文书法装饰,深浅不一的蓝色与彩色马赛克装饰,散发着古老的魅力和独特的气质。
在空旷的清真寺大厅中,伊朗翻译包玉刚还为我们现场演示的伊斯兰教民是如何在清真寺的大厅地毯上做礼拜祈祷的。现静默站立,脱鞋跪下,口中默诵着经文,双手从面前放到地毯,人也跪拜下去,十分认真虔诚,让我们不由赞扬这个敬业的老包。
距伊玛目广场北约一公里的聚礼清真寺是伊斯兰前与罗马帝国同时的萨珊王朝的建筑,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这是伊朗现存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其建筑风格成为1200多年来伊朗清真寺建筑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里程,并成为伊斯兰庙宇建筑艺术的模板和原型。
这座清真寺包括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从公元771年最早的建筑,经历代多次修复扩建,散发着陈旧久远而浓厚的历史气息,并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风格多样,世间少有,给人印记深刻。2012年,该聚礼清真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古老的穹顶没有多余的装饰,墙面用无彩釉的土黄色瓷砖,朴素无华,高大空阔,陈旧古老,涂层多有脱落,饱经历史沧桑。有的墙面仅有一些门边用了蓝色釉砖,看得出来是后来补做的,但看来工程过于艰难,便半途而废了。看得出来清真寺面貌是随时代在变化。
四座宏伟的穹形门楼及高耸的宜礼塔,矗立四周,精致美观,高耸而和谐。礼拜大殿和两个尖塔朝着西南方向的麦加圣地。它柔和的半月形拱弧和不同的蜂窝状造型成为伊朗各地清真寺建筑的摹本,似中国寺庙奇巧的多层榫卯斗拱结构,不用钉胶,天衣无缝,世间无两。
礼拜大殿穹顶很高,殿内空间很大,该设计效果巧妙,站在壁龛讲道时,其声音能让各个角落的群众都听到。大殿中心正对大圆穹顶的地面上有几块黑砖,被称回音石,也被称为讲经石。拍手可以听到多次回音。导游和翻译特在此用曼妙的伊朗民歌,证实回音的奇妙。
正是:
孔雀开屏穹顶光,古庙老寺仍辉煌。对话众生回音清,妙思巧手赞工匠。
途乐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