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景十八梯,旧貌换新客如潮

标签:
重庆旅游十八梯山城新风貌历史记忆重庆风味 |
分类: 国内旅游 |
重庆拥有水路码头,是重要入川门户。其主城区分上半城(山脚)和下半城(山顶),以下半城最为繁华。大约在宋代命名重庆时就有了十八梯。十八梯北靠较场口,南临长江,位于上半城、下半城之间,在相当长没有公路的时期,一直是连接上、下半城的重要通道。
这条连起山顶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老城区的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为南宋官道,旁有水井,因担水要走十八步石梯,便约定俗成将此地称为十八梯。也就有了“十八梯打灯笼--步步高”的最具重庆特色的歇后语。另有说是山路被平台分为十八段台阶而命名的说法。
原来的十八梯地势坎坷狭窄,出行交通不便,因而均沿阶梯古道两边均建木板棚、小瓦房房、吊脚楼,居住着最普通,多为下苦力的老百姓。如抬轿挑夫、木工裁缝、掏耳修脚,或卖针线、打锅盔,卖凉面等。也有少数的公馆、四合院,家家挑水烧火做饭,平平淡淡,却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十八梯上下也有不宽不长的七街六巷,如守备街、厚慈街、善果巷、响水桥、花子巷、轿辅巷等,过去于右任也曾住过这里靠近江边比较低的响水桥。观音岩在大轰炸前曾经还是热闹的佛教圣地之一。
直到到1891年重庆开埠后,随着时代前进,工商业发展快速,各种运输手段增多,城市修建大量盘山公路,车辆逐渐代替肩挑步行,被鞋底按摩磨损的十八梯不再起重要交通作用。在抗战时期,十八梯修建的大隧道是重庆最大防空洞,后也成为重庆人心中的痛。
日军对重庆无差别轰炸达长五年半。在1941年6月5日晚,长达五小时三批飞机的轰炸,造成重庆数千人窒息死亡,以十八梯隧道为最多。与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抗战时期我国三大惨案。现十八梯防空洞已建成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大轰炸遗址历史展览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起飞,十八梯由于地形坎坷,发展受限,原住民大量搬迁,愈加陈旧萧条,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山城有名和不可缺的棒棒军,很多居住此地。十八梯一带逐步成为危旧房片区。但石梯脚印、古井炊烟、旧房烟火、隧道惨案皆已融入了重庆血脉。
十八梯已经不仅是上、下半城的纽带地名,是山城人的记忆乡愁、本土文化血脉,老重庆的历史缩影,是最真实的重庆市民生活写照。不来十八梯,也就无法感受到真正的老重庆。而陈旧没落衰败的十八梯已经成为现代兴旺繁荣的重庆人们的心病和伤疤。
解放碑象征重庆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繁荣兴盛,而十八梯则象征老山城旧时风貌古韵。这是游客要读懂领会重庆不得不看的两个传世经典景物。作为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历史老街十八梯,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在新世纪该片区改造被列入议事。
2016年重庆市经过各种媒体广泛讨论,收集意见,通过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保护改造方案。新区占地8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于2017年春破土开工,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建设,凤凰涅槃,在2021年的国庆节前开放,并获该年度城市更新项目优秀奖。
已经打造好的渝中区十八梯景区,坐落长江之畔,上临较场口,下紧邻滨江公园,成为一个新的旅游胜地。有“花街鸟语”、“黄桷挂月”、“古井春风”、“较场揽胜”、“佛崖夕照”等新意十八景。观音岩的菩萨依然端坐,老古井则在大街中间位置显摆待拍照。
四周全被现代化高楼大厦所包围的十八梯,除了原来保存完好的老街院落旧宅让人流连,沿街新建的房屋皆是传统砖木结构,高低错落,风格多样,玲珑秀丽。细巷短街,门楼牌坊,多保持上世纪原始风貌。商店展示各地特色产品,花样小吃零食、传统饭菜,琳琅满目。
有荣昌陶瓷、西南首家铜雕博物馆,金玉文化展示;更有巫溪烤鱼、辣子鸡、巷巷油茶,洞子口火锅散发老重庆气息,游人很多都拎着大包小包特品,更多的是相互邀约拍照留影。
到观音岩旁,可以坐两层电梯或经石梯一直向上,可到下半城较场口和平路与中兴路交汇处的街心花园。在高处回头,只见十八梯一片青砖灰瓦红灯笼,游人如织,真是较场揽胜。重庆人对有着过往生活足迹的十八梯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能够追寻唤起老重庆的酸甜苦辣。



十八梯成为现在重庆最有人气的网红景点之一。可是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特别是过去重庆的老居民,在栋高楼拔地而起的时代,十八梯应成为追忆过去的净土;现在崭新十八梯,却很少有过去的生活气息,更多是售卖特产美味的商铺。这却是少能免俗的景点病。
正是:
难忘脚踏十八梯,山城风貌老记忆。古井观音坐迎客,火锅油茶巫溪鱼。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