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骄索道长江景,优雅老街龙门浩

标签:
重庆旅游长江索道马鞍社区龙门浩老街 |
分类: 国内旅游 |
重庆长江索道始建于1986年春,1987年秋投入运行,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长江上第一条大型跨江客运索道。索道北起渝中区新华路(长安寺),至南岸区上新街(龙门浩),连接繁华的渝中区和山水都市的南岸区,构筑重庆特色的立体交通网络。
没有想到的是,长江索道因兼有城市公共环保交通、城市旅游观光、特色立体交通文化等功能,在运行23年后被确定为重庆市文保护单位,2013年评为国家3A景区,2018年评为4A景区。并有万里长江空中走廊、空中客车之美誉,成为重庆特色城市名片之一。
索道全长1166米,运行时约5分钟,客厢定员80人,抗5-6级风,安全环保、快捷方便、准点全天候运行。这样下来,收益也是不可细算。一天12小时计144班,按每班六十人,单程20元,往返30元。2019年突破500万人。估计现在运行一年营收近亿元。
索道建设以第一次投入为主,每年维护检修也多在1到数天,需要服务人员也不多。1987年到现在快四十年了,算公共交通贡献大户了。随着江岸山城重庆的发展,该索道公司也不断拓展,同时经营有嘉陵江索道、凯旋路电梯、两路口皇冠大扶梯和缙云山索道。
其中的嘉陵江索道比重庆长江索道还要早五年建成,是中国城市交通第一条客运索道。后受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及轻轨隧道建设影响,于2011年停运。但市民要求复建呼声很高,而重庆建筑密集,可供选址复建的地方很少,虽提出了计划,目前未能实施。
过去来重庆时,长江索道还未定义为景区,单纯交通工具而已,不足稀奇,也没有多少人想到要来体验一回。细想人有时真是贱皮子,现在居然很多人都来体验过去就有的长江索道;还需要提前网购往返票,排班等候过江。看来真是:人怕出名添麻烦,景须出名便有赚。
除了上班时段,来体验长江索道的游人可能占车厢一半多。还有很多在索道码头等待的游客。体验腾空凌云的索道,途中可远眺重山叠嶂,近观山城两岸风光,俯视波涛长流。还可看到江南岸山坡上长铆巩固的建筑遗留场地,在重庆山城修房造屋真是不容易。
重庆长江索道通车后,附近的东水门长江大桥约在30年后方建成通行。重庆长江大桥虽建成较早,但距东水门较远,就近过江是较难。长江索道便起到重要交通保障作用。虽然时间仅短短五分钟,脚下是滚滚长江东流水,眼中看两岸威风雄踞楼,让人感慨不已。
坐索道到长江对岸又让人有点小惊喜。不远便是龙门浩老街,为计划外景点。原来南岸此地江水中有二巨石,若江中舟帆,又如鱼跳龙门。石间狭窄仅可容小舟,石上各有楷书“龙门”二字。是宋绍兴年间的古迹,可惜据说随着南滨路的修建,那龙门浩胜迹已消失。
江水中原有龙门浩,长江边的街道也就应名而生叫做龙门浩。龙门有上下两石,街道也分上、下浩两街。龙门浩老街在现东水门长江大桥桥头下南滨路上。虽然江边有人在巨石上刻有“龙门浩月”几个字,可惜那江中江巨石龙门景致只能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不可复见了。
街边有鲜红大门牌坊上书“龙门浩”。门洞里,阶梯旁,挂满当地风景彩画,历史古迹文字介绍,让来者可详细了解这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去十分光鲜亮丽,原来这里是马鞍山社区公园。在长江之滨,南山之下的马鞍山是1891年重庆开埠时就有的老街区。
过去的马鞍山街区可说道之处不少,现在街区正在更新改造中。增加很多新的时髦小建筑,不过还保留了一些民国时期建筑风貌的领事馆、洋行、别墅等。还可以在上新街的马鞍山上和下浩的老街里找到当年外国建筑的旧址。老街区伴随新面貌是重庆的现实场景。
这里如山城大多街道一样,多狭窄弯曲,铺面进深大多只有一两间。除了街边的饭店、超市、菜摊等,不少酒店、茶社、民宿、火锅等都要清你移步道旁长长或直或弯的石头阶梯,去欣赏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不同时期的江山一体的立体画卷和品种繁多的美味。
重庆是江岸山城,很多地名,都包含山水地貌特征的,诸如沙坪坝、黄桷湾、牛角沱、九龙坡、曾家岩、白马凼、小龙坎等,其地形指向明显。而一些地貌名称,却又是重庆特有的,如北碚、龙门浩就因江中的大石名而取名的,外地一般较少将这些字用于地名。
正是:
长江天堑视若壕,游客争相挤索道。如画社区马鞍山,优雅老街龙门浩。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