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编绣村落,竹艺竹里扬天下--游崇州道明竹艺村

标签:
崇州旅游道明竹编村竹里旅游小村川西农村风光 |
分类: 四川旅游 |
前年夏天从鸡冠山下山经过道明竹编村,知道已经打造一新,顺便进去游览。清风徐来竹林雅静,幽径小溪环绕村舍,各型竹编新颖,印象很深。村中竹编博物馆展示很多少见的稀奇竹编,竹里8字形无限循环盘旋房顶让人大开眼界,其高额住宿费也让我们咋舌。






川人对于竹子的喜爱和使用与生俱来,苏轼诗中也说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虽更强调气节。苏轼第二故乡青神县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成都望江楼有全国品种最多的竹林。过去生活中方方面面离不开竹制品,现在污染重而便宜的塑料正逐渐取代之。
崇州自古产竹用竹,从食用嫩竹笋便开始。道明更是“家家有流水、户户有竹编”,从清朝开始,平面竹编、瓷胎竹编就是其特色产品,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次小住附近和乐小村几天,与朋友们再游附近的道明竹编村(竹艺村)。
道明竹艺村其实是该镇龙黄村的几个村民小组八十多户村民,一百多亩的小山村。地处山地平坝相交,紧邻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这个青山绿水环抱,小桥流水,竹林围绕,田园村景宜人的典型川西林盘中的青瓦房小院落,过去却是不被人熟知的小村庄。
和过去无数传统村庄一样,自然美丽却经济落后。村民除了务农外,只能依靠传统竹编赚取少许收入。2016年底,以竹艺为契机,建竹里立项。2017年春,造型独特的“竹里”一炮而红,走上建筑艺术最高展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8年初,道明竹艺村开村。
以前的竹编产品多是传统篓箕篼筛,竹篮花篮等器具,如今成立了道明竹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让竹编打破常规,进入建筑家居、饰品拎包、户外装置等领域。创新出了镂空竹灯,美观适用的竹椅竹凳,竹制摆架,形态精美瓷胎竹编和各型玩具等,让竹编焕发新生。
村中艺人办起“丁知竹竹编创意馆”,展示有竹编历史,更有各种新颖适用高端定制的各种竹编制品。颇具文艺情调的“竹里”8字型建筑,连获城市空间创意设计类金奖,在央视屏幕惊鸿一瞥,倾倒众生。道明竹艺村一举成为四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天府旅游名牌。
2016年到2019年竹艺村三产产值翻了八倍,达到两千多万元;人均收入也翻脸一番到达三万多元。2020年,道明镇竹编产业创收超1.3亿元,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两亿,村民的钱包明显鼓涨起来,对村中的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了。
村里有五位竹编非遗传承人,传统竹编手艺代代传承。竹林绿荫曲径,引导三五成群的客人,游走于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小院子之间。清澈不竭的山泉水,浇灌田间瓜果蔬菜,风光淡雅闲适如故。有作家在村开设“三径书院”,舒适宁静的小茶馆 可以喝茶聊天看书。
每天都有旅游团队前来观光,造型奇异的竹编在草地绽放张扬个性,细竹丝编的巨大蜻蜓蝴蝶栩栩如生,吸引游客拍照。真是,绿林幽深花间菜,小院藩篱茶酒香。竹枝疏影留雅客,溪吟小诗鸟鸣唱。竹编精美使用,大多游客走时或携带竹编用具、玩具或实用的竹筷。
小小竹艺村是公园城市一个极好的侧写,有传统竹编艺术,博物馆,有田园风光中的农家小院,茶馆民宿书屋,文化艺术氛围浓厚。更有独具匠心、景观层次丰富的“竹里”环形青瓦屋面,在山野竹林中重叠盘旋,若隐若现,循环无限,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村落之奇美。
八百多前,陆游曾两次在蜀州(现崇州)做通判(副市长),留下百多首诗。他不一定到过道明赏青山翠竹,却在《太平时》诗中写下“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荫,有鸣禽”。如果知道道明竹艺村“竹里”之名就来自自己的诗句,陆游也会笑醒吧!
正是:
山郊田坝小村落,竹艺推新大出息。盘旋青瓦惊世界,古今相通陆游诗。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