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古村清懿堂,打破男尊建女祠--歙县游之四

标签:
歙县旅游棠樾古村落鲍氏祠堂清懿堂女性祠堂世孝祠 |
分类: 安徽旅游 |
棠樾古村清懿堂,打破男尊建女祠
--歙县游之四
棠樾古村落有鲍氏祠堂,鲍氏祖坟,七座石牌坊,还有据称是中国唯一一座女祠,可以说是徽州历史文化的缩影。远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时期,鲍弘任新安太守。其后裔鲍安国迁居于此地,募乡勇筹军饷协助妻弟、南迁望族汪华保障乡土,后汪华被封为唐朝的越国公,此地便被称为唐越。
鲍氏借《诗经·甘棠》篇中“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芨”之句,谐音“唐”为“棠”,“越”为“樾”。二字基旁皆木,据阴阳五行,水源丰,不乏土,定旺木,故沿用至今。中国地名饱含历史文化,这与湖南千年古村上甘棠村名也源自《诗经·甘棠》异曲同工,诗中召伯即召公,系周氏族人先祖,故以甘棠村名怀念之,因居河上游故为上甘棠。
棠樾建村近九百年,建筑古色古香,保存完好。连墙边数百年的排水沟,仍至今能用。结构建造。敦本意为注重根本。清代建的木质鲍家祠堂敦本堂,坐北朝南。还是那个口齿伶俐的当地导游继续给我们对照实物,讲解了什么是“门当”与“户对”。屋脊上的麒麟、宝马等吉祥物作装饰,梁柱的横肥直瘦,充分体现材料建筑力学原理,并节省木材。
村中世孝祠亦建于清代,是鲍氏家族专门供奉孝子牌位、教育后代孝传天下的祠堂。鲍氏家族分支散叶在几个地方,如淳安的宏鲍村、遂安鲍家村等,皆为宋代从棠樾迁去,逐渐又成为大家族,并各自建立鲍氏祠堂或支祠。
最值得一提的是坐落在棠樾村西端,与棠樾牌坊群相邻的“清懿堂”。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十年,由该村大盐商鲍启运创建的。鲍启运自小被嫂子抚养长大。为感激嫂子,发达后给鲍家女眷建造了该女祠,提高了为徽商发展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家女性地位。
出自书法家鲍鉁之手的“清懿堂”三字巨匾高悬在享堂正中。另一块“贞孝两全”的横匾,则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为名,是赞扬鲍氏家族中女性“清白贞烈、德行美好”。说文解字注:“温柔圣善曰懿”。算是封建社会一曲难得的妇女颂歌。
在中国男尊女卑时代,祠堂向来为男人的圣殿。他们在此决议族中大事、惩罚违背族规者并供奉祭祀祖宗牌位。女性在祠堂无牌位,除接受惩罚,与祠堂无缘。在棠樾却有一个专门的清代重臣题匾的女性祠堂,石破天惊,着实不易。
“清懿堂”一改祠堂朝向,而坐南朝北,其面积比男性祠堂还大,五开间三进。整个祠堂结构紧凑,造型流畅,内秀外朴,端庄柔美,刚柔相济。尤其是前厅八字墙的上部砖雕,图案繁复,寓意深远,精致绚丽,玲珑剔透,华采纷呈,被誉为徽地祠宇砖雕之最。祠堂的木制雀替梁驮、外檐柱撑,皆有精细雕刻,典雅细腻,柔中透刚,精美绝伦。令人印象深刻。
据《民国歙志》载: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明清两代达59人。其牌位皆供奉于女祠享堂龛座上。她们的传奇或可泣的故事都闪烁着女姓的光辉异彩,或是让人悲伤泪下,让人深思。在婺源宏村也有将对家族做出大贡献的胡氏牌位放进宗祠的事例。
说清懿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祠堂,经调查,其实还有别的女祠,仅安徽就有歙县潭渡黄氏宗族的“黄氏享妣专祠”、呈坎前罗氏宗族女祠、休宁县黄村黄氏宗族女祠、祁门县渚口倪氏宗族“庶母祠”等。世事难料,人性光芒,女性光辉总会闪耀,给历史以光彩。
经导游游说到村中用餐。用餐处是棠樾村中一幢带小花园的三层楼民居,感觉祖上功德依然惠及后人。在这里第一次吃到安徽传统民间菜臭鳜鱼。不过对于来自成都的好吃嘴们,不大吃得来这种怪味。
正是:
从来女性多奉献,心酸辛苦谁人知。风光照尽男儿梦,庆幸棠樾有女祠。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