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古镇清水江,会馆书院古韵长

标签:
贵州黔东南州下司古镇清水江畔会馆书院古建筑 |
分类: 贵州旅游 |
下司古镇位于贵州凯里西南部的清水江畔。清水江发源于都匀市时称剑江,流入凯里后为清水江,至湖南汇入阳河后称沅江。是黔东地区和外界沟通的重要水路,从秦汉开始通航,上承川滇,下接湘粤。
都知道贵州地无三尺平,大多江水皆峡谷多,滩流急。清水江好不容易在下司一带附近变得宽阔平缓,便于行船于此,休顿停歇,转运货物。于是繁忙的水陆码头成就了下司的繁华。到明代已商贾会馆云集、客货栈密布。到民国时期更被誉为“小上海”、“水上明珠”。
下司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红蒜、锌硒米、下司犬之乡。每年农历七月,这里还会举行龙舟大赛,斗牛大赛。亚洲最好的皮划艇基地也选中下司水质好宽阔平缓的江面。江中盛产鲤鱼、鲇鱼、青鱼、马口鱼等淡水鱼,让下司酸汤鱼成为黔东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
在新大桥两边石板雕刻许多下司风俗习惯、民族风情等图案。远处群山起伏,摇青耸翠,清水江横阔远流,水波不兴,各种船只往来不息。江边秋色阑珊,木楼水岸密集屹立,景色宜人。一幅山川秀丽美景图展现眼前,不相信看到此景会有人掉头回转,吝惜自己的脚步。
刚进古镇,就被镇前大牌坊惊艳到。古色木雕,龙凤花木,人物虫鸟,文武戏曲,图案复杂,巧夺天工。牌坊的穹顶是非常有讲究的八卦式古法无钉榫卯结构外带八脊雕花。其木雕,街边的石刻雕塑水缸、花瓶样式十分古朴。而这样精美的建筑和木雕到处可以见到。
下司古镇的码头文化天南地北的汇聚,使古镇拥有江南院落、微派墙头、闽南建筑、苗侗木楼等多种建筑特色。让游客仿佛如观江南庭院,有时又游皖南古村。广东会馆十分气派,色彩艳丽,墙头装饰华丽。虽经历史沧桑,时代变迁,但基本保持完好,很是难得。
除了小街老巷的精彩老建筑,大气美观,宏伟庄严的建筑是古镇中心芦笙广场耸立的民族特色浓厚的侗寨木头鼓楼。有供当地少数民族节日聚会唱歌跳舞的广场十分宽敞,也有木头阁楼的大戏台。
下司古镇很多古建筑也保存非常完好,如供奉大禹的沧桑古老禹王宫等。而且镇里的各种景观包括房屋、小桥、水渠、池塘、塔楼、树木、道路等等,布局合理搭配和谐近似完美。到处可见特色建筑和精致的小景,总是让人赏心悦目,好像有艺术兼风水大师布局一般。
街道虽然有重新铺设打造,但房屋大部分保留了旧模样。其建筑的雄伟壮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旁边是老式的青色小砖建筑的老邮政大楼。下司也有很多新修的仿古建筑,但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
下司是苗、侗、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少数民族穿金戴银,银质头饰亮晃晃响当当,鲜艳的长摆群盛装别有风味。在古镇好几个风景点都有幸与几个当地苗族姑娘小伙相遇。看见全身披挂民族服装和夸张银饰的演员从街上走过,是刚演出归来。
这里还有个以王阳明命名的书院。原来明朝正德三年王阳明被责打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三年。后修文建立龙冈书院,也讲学于贵阳文明书院。王阳明“两肩正气,一代伟人”,“知行合一,百世之师”,其学识与德操,深受崇敬,应是以其名号在此处所建书院。
游览下司,不能放过下司美丽的夜景。街道、广场以及江面都有精彩的表现。古镇不大,却精彩细腻,令人印象深刻,弥久难忘,这是一个值得向游客隆重推荐的精美魅力古镇。
正是:
精妙下司清水江,会馆书院古韵长。木楼廊桥芦笙恋,穿金戴银喜酸汤。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