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微、御风而行——感受气与体的相对运动
字体。 写出来的字要有体:饱满、充沛。
用笔、藏锋、间架结构,都是为了体现 体。
人,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吸引异性,也是靠 体。
鼻头、腮红、唇膏、前凸后翘, 都是突出体的饱满有富余。饱满有富余的体,才适合繁育,所以产生性魅力。
当然, 女性也喜欢男性的体强壮、大。 所以微胖不是大的障碍,很多人很喜欢。
好像还是在说体的作用。
那么我观察了一下我自己的体。
当然没有腮红、没有性感的嘴唇、 没有前凸后翘, 因为我是男的。
也没有很强壮。
看自己的体, 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看自己的体, 不一样的发现, 就是: 我体上的气, 在体上是断的、 散的。
在吸气、填充气到我的体的时候, 发现了以前气不能顺利到达的地方。
于是就感受到气是断的。
举例:
最近耳朵里面,就是耳蜗 的上壁,总是感觉痒。 为啥痒呢? 自己的感觉是,因为吸气,气充足了, 运行到这个地方, 扩充了耳蜗上部的空间,所以会觉得痒。
只是纯个人猜测,没有任何证明,没经过任何检测。 你也可以认为是自我意淫。
后脑勺。
我后脑勺没那么突出, 不是个聪明人。
气到后脑勺,跟没到后脑勺,我的感觉跟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气到后脑勺的时候,明显感觉后脑勺胀胀的, 好像在向后生长一般, 头脑也非常活跃。 在这种状态下斗地主、玩游戏,都能连赢。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 气没有到后脑勺, 我就不活跃、不灵光。
还一个很明显的: 鼻梁。
锻炼做运动的都知道, 锻炼起来之后,鼻孔里都会喘着粗气。 那就是气在鼻梁里很充足。
我也是锻炼的时候、身体好的时候,才会有气到鼻梁。 大部分时间气在鼻梁里是断的。
还有额头。 大部分时候气也不能到。
还有腹部。 不是夸张,气和感觉, 大部分人是没有到腹部的。
我们说紧张、担心、害怕, 会说: 心里一紧。
心里一紧, 气跟感觉就被束缚了、 就下不去了。
所以经常紧张、担心、匆忙的话, 气会不舒畅。
腹式呼吸、小周天、大周天, 就是先把气运行遍布全身,不让气有断的。
以后我也要加强这几个地方对气的充满: 后脑勺、鼻梁、额头百会、腹部。
把我这几个地方气断的, 给补充上去。
相信同学你也肯定也能感受到、补上自己气断的地方。
再说散的。
刚才已经把散的主要特点描述出来了, 就是:经常气往外跑了、往旁边跑了, 就是散了。
说的有点玄乎。能感受到气、能感受到体,才好感受到气相对于体的运行,是进来了还是跑出去了。 不然听起来会感觉很空泛不知道在说啥。
气一散,明显气就减少了, 状态下降了、 积累的成果消失了、 想做的事情中断了...
还是很玄乎。
简单说: 气断了,强调在自己体内部位的中断;
气散了,强调体跟外部的联系、协调中断了,不能很好吸纳外界,也不能很好地驱动影响外界,相互联系影响中断了。
其实是一体的。 只是为了便于理解、突出侧重点所以这样说。
好,这个感受说完了。
为啥说这个感受? 有啥意义? 不是在听你在自我吹嘘?
其实想说的是 有了这个感受,你才能感受到体和外界的细微变化、感受到体和外界的相对运动。
入微。 以前寒大讲过的 一种境界状态。很多武侠小说,把入微作为境界提升的标志。
要在气的层面、感受到气的运动, 就是入微。
讲多了也讲不清楚。 举例: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
怎么浩浩荡荡的? 什么东西在浩浩荡荡? 大势在哪? 我怎么没感受到?
感受到气相对于体的运行, 就感受到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了。
大道之行。 类似。
屌丝跪舔; 女神吸引;
跪舔了都不知道实在跪舔,怎么被吸引到的更没有概念, 那没办法了。
也是同样原理。
教育孩子,光讲道理、说教,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启发行动。
一道题你给小孩讲一百遍,他还是不会还是没兴趣。 启发去学习去做题,进步神速。
也是同样原理。
举的例子有点深。
为啥说这个?
因为我发现我自己,也经常犯类似错误。
现在10月十几号, 上次100天好像是到10号吧? 本来是该制定新计划了。
不过我发现,我的计划跟打算,总是会跟现实脱节,哪怕计划的时候是瞄准的,过一段时间时候也会脱节。
说起来很简单,不过对个人影响很大,比如选专业的时候热门、就业的时候不热门了;比如入职的时候公司好、行业好,工作几年之后行情一般了。
情况比较复杂,不深入说,有段话大家熟悉的: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计划、行动的时候,哪怕计划再周密、执行力再强,没有跟外界环境匹配,也只是茫茫然跟着旋转。
跟外界什么匹配?
就是: 天地人 ,三才。
为啥天地人叫三才? 为啥是跟这三个匹配? 值得思考。
如何跟外界匹配?
就是靠刚才说的:感受, 气相对于体的运行的感受。通过这个,来感受到你和外界的相对运动、感受是否和外界匹配。
懂这个之前,可能你制定的计划、目标是固定的。
而天、地、人,外界的客观条件,是运动的、 变动的、调整的。
于是,你就从直角坐标系,进化到了相对坐标系。
你也能随着外界天、地、人的变化、调整,而能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
做到这个 就像什么?
就像卧虎藏龙里面,武功高手踩在竹子上,随竹子上下起伏而起伏。
御风而行; 踏浪而行; 立于潮头;
都是这种感受的妙用。
亲爱的你, 觉得有没有用呢
太他妈玄乎了, 没听懂。
我还是自己跟外界能够相应先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