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育原理》有感(顾圆圆)
(2018-05-10 20:39:55)分类: 读书交流 |
教育,与时俱进
刚读易老师的这本书时,我就像只无头苍蝇似的,感觉理论性太强,读起来颇为费力。粗粗翻了一遍,没有什么收获。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别人对该书整理的一个提纲,顿时感觉明朗清晰了很多,为我再读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说实话,作为一线的老师,一位忙碌的班主任,每天都在斗智斗勇中处理学生的关系,积累了不少的德育经验,却总是缺乏一定的德育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所以《德育原理》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我困乏的理论财富,争做一个有新型教育理念的班主任。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变革与困惑:当代学校教育的境遇;二、谁是教育者:学校德育中的教师与学生;三、“教”与“不教”:学校德育的过程、实施、管理与评价;四、继承与借鉴:传统学校德育与发展。中间还附有好多德育的案例,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德育的时代性”,现代的德育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中途和交织。。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信息等的发展,德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德育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德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老师三声五令禁止我们上网,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与手机电脑IPAD相伴,而我们成年人都是天天低头埋在手机网络中,如果再强行禁止孩子远离网络,效果回事怎样?我们班有位男生,非常喜欢玩网游,游戏可以说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由于他晚上玩游戏投入,忘记睡觉时间,白天上课总是走神,打瞌睡,成绩也直线下降。后来得知他每天晚上玩手游的事后,我和家长都很着急,我找他谈过好几次话,他都油盐不进。后来家长把他手机没收了,他干脆就不来上学了。现代教育,强制是不行的,要进行合理的疏导。后来,我找了个时间和他深入地聊了一会。我跟他说,其实老师也喜欢玩游戏,游戏可以给人一种快感,让枯燥的上班学习变得有生气和乐趣,老师不介意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和你一起玩一把。当时他的眼睛都亮了,惊讶地看着我。然后我把自己的游戏史跟他分享了一下,聊了聊游戏的经历,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所以距离也就拉进了,他愿意跟我分享他的想法和他的故事。他告诉我,父母将他的手机没收后,他又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手机。见他对我不再设防的时候,我就开始跟他讲解游戏上瘾的弊端,我拿自己作为例子给他分析,他也觉得我说的很有道理。接着我又和他达成了一个协议,手机从周一到周五放在我这里,周末带回家,我还很诚意的邀请他跟我一起玩。刚开始他犹豫了一下,后来还是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现在该生的状态明显好转,上课也不打瞌睡了,学习也有劲道了,慢慢走上课正轨。
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因循守旧,一尘不变,而要遵循求同存异。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存在的合理性,作为现在交通通讯的手机,已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疏导孩子,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事情的真像,帮助他们合理地解决问题,铭记德育的时代时代性,而不是采取传统的极端禁止、强制手段。
当然,在手机问题上,教师也要做好德育的示范作用。“教师既是道德的实践者又是道德的示范者。”身正为范,也许就是这个意思。为了给孩子梳理一个好的榜样,我上课从不带手机进教室,在办公室手机都是放在包里,很少拿出来。既然要求学生少玩手机,那么自己就要为他们做个榜样。记得学校有位英语老师,穿着很前卫,超短裙子……有次,班里有女生也穿了时髦的热裤来,当班主任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她就拿英语老师做例子:“为什么你们可以我们不可以?”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住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一定要谨言慎行,在无形中去影响孩子,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真诚友善、充满活力、互相尊重。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建优秀班集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教师威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作为一个基层的小学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天和小学生打交道,师生关系是每一个当老师的人都会遇到的。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总之,看了易老师的《德育原理》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我要有“大德育”为基础的“大德育”观,明确新的德育活动中师生的新型关系建构,同时,让我从理论道实践都有了新的体验——德育要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更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