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鲍鱼科普杂谈鲍鱼壳 |
介绍词:
有朋友问,野生鲍鱼和养殖鲍鱼怎么区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的贝壳——野生比养殖的环境更复杂,被生物附着的概率更大,因此野生鲍壳往往不如养殖鲍壳光滑艳丽。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们平时吃的鲍鱼,外壳上常有许多“垃圾”。这些“垃圾”在壳上粘得相当牢固,想要剥离它们几乎没可能。
同样是贝类,怎么人家竹蛏、花蛤就干干净净的,鲍鱼小伙却这么“脏”?!
你要是将这归咎于鲍鱼“不爱干净”上,那可就错怪它啦,因为这壳上的坎坷不平,对鲍鱼而言也是一大烦恼——
“垃圾”是什么
在生物学上,鲍鱼属于底栖生物,顾名思义就是在海底栖息的意思。
它扁平宽大的贝壳,如同一块缓慢移动的载物板,因此在生长的过程中,自然就成为了许多附着性生物理想的“房车”。
因此我们看见的这些“垃圾”便是附着生物留下的痕迹。并且,在鲍壳上占地定居的生物还不止一种。
1、管虫
管虫是管栖海生蠕虫的总称,它喜欢附着在岩石或沙地上,对它而言鲍鱼的硬壳是适宜的定居所。我国沿海常见种类为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又名石灰虫。
为了保护自己,管虫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为自己构筑一条长而坚硬的中空管道。这管道不大不小,正好能装下它。鲍壳上常见的“白色小管”大多都是管虫筑的小房子。
2、藤壶
下一位出场的,是海边礁石的“钉子户”——藤壶。只要细心观察,总能在海边看见它的身影。除此之外,它们还能附着在码头、船体、甚至鲸鱼、海龟、龙虾、螃蟹的身上,鲍鱼的硬壳也是它们喜欢附着的对象。
在鲍壳上,它们就像一座座等待爆发的小火山。
via:renduodu
有趣的是,看起来像石头一样的藤壶,竟然是虾蟹的亲戚——它属于甲壳纲。在藤壶小的时候,它像小虾米一样在水中漂浮不定。长到几周大后,就开始分泌一种胶质,使本身能牢牢的粘附在硬物上,此生再不能自行移动。
牡蛎也叫生蚝,其肉味鲜美,是出名的海鲜美食
和藤壶一样,牡蛎的幼体也会在海里游泳,两周后择地而栖。固定三天以后,幼体就失去了游泳的能力,变成终身不能自行移动的成体,然后继续长大。
默默期待下次吃鲍鱼的时候能顺带来只牡蛎……
珊瑚虫呈中空的圆柱形,常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它顶端开口,从中伸出触手来收集食物,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生。
在它的生长过程里,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所依赖的外壳,美丽的珊瑚便是珊瑚虫群体死后留下的骨骼。
后一篇:天使中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