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枝
(2022-07-24 21:09:11)| 分类: 教育随笔 |
花开花落又一年,日出日落又一天,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飞来了,又溜走了。去年暑假,我在憧憬中学起了国画,兴致很高,学习梅兰竹菊,学习山山水水,学习花鸟虫鱼。结果在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一年中,放下画笔,就很难拿起,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间,更多心的乱,心的懒。现在我又重新拿起画笔,仍然有一份忐忑,兰花叶总会画成玉米叶,竹叶又像肿了的兰叶,这世界万物,看似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
经过半个多月的反反复复练习,兰叶的妩媚终于在我的笔下展示出来,我颇有几分惊喜,增加了几分信心,也坚定了几分意志。但是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叶子还不是最难画的,最难的竟然是那些枝子,尤其是那些藏在叶子后面的小枝。它们各具形态,像顽皮的孩子,摆着不同的表情,如竹枝有雀爪枝、鹿角枝、鱼骨枝。这些枝子就足足折磨了我好几天,结果还是不太像。那就更别提弯弯曲曲的葡萄枝、婀娜多姿的梅花枝、搂搂抱抱的葫芦枝了……
最难走的不是笔直的大路,,而是那些弯弯曲曲的山路,其实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画画这样,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是按照一个个知识点,通过个个击破的方式来传授给学生的,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如在笔直马路上驾车一样顺畅,但是难的是那些藏在知识点后面的关系,如何把这些知识点一个个串联起来,或者是并联起来,是不容易的。这些知识的框架就是藏在叶子后面的小枝子,有时,我们从表面看不出他们的关系,实际上,他们的联系都隐藏在叶子后面。
许卫兵老师在《小学数学整体建构教学》中,他提出数学的核心素养重在思维发展。让学生能“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现实问题”,即培育学生的“思维素养”。这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学科学习,经历了一次次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次次的体验、感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主动性、自为性、扩展性的思维品性、思维品质、思维自觉、思维习惯。如,看到许多物品的时候,自然地想到对其进行分类;走进一个超市,脑海里要有空间感……
我们要想教好数学,就要利用熟悉的情景、有趣的游戏,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的实现多种思维的融合。把那些看不见的枝子有顺序,有节奏地联系起来,让各种思维形式活跃起来,丰富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更适应时代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