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物的尊严

(2022-04-16 16:21:47)

食物的尊严

小石头

乡村的食物是粗狂的。到田间地头,萝卜随手拔出,搓去新鲜泥土,啃掉外皮,露出内里青瓤。萝卜新鲜、青脆、多汁,足以慰藉孩童贪婪的肠胃。萝卜入口,有一丝辛辣味,龇牙咧嘴之际,还是被其回甘之味霸占,享受至真至纯的鲜美。

岁月如歌,回眸曾经的粗狂,眼前仿若又浮现出青春年少的身影,饥饿难耐时的淳朴和贪婪,回甘入肠之后的得意与舒坦,彼时的生活似乎蕴含着一种厚重的豁达和潇洒。而今,看到厨艺大师对萝卜等食材精雕细琢、用心用情时,突然感到彼时对萝卜的处理方式过于粗鲁单调,若萝卜有心,必定会知道此时的我心生愧意。

乡村生活与辛劳紧密相连,爹娘在田里劳作,往往看日头吃饭,有时锄头与田畴较劲,待日头西斜,浑身散架的爹娘才回到家中,而饥肠辘辘的我早已扒着门框翘首企盼。大饼就大葱,囫囵吞枣下咽,黄豆酱瓶早已见底,只得用饼贴着瓶子划拉一圈,沾点咸酱咂摸滋味。暖瓶中的水被爹娘带到田里了,干饼难咽,只得就着从井中打上来的凉水,咕嘟嘟来两口,聊以慰藉粗粝的玉米饼。肚腹填充食物之后,偶尔打嗝,倍感舒畅。凉水冰纯,我们丝毫没有距离感,足见肠胃坚强。待迈入不惑之年,偶尔半碗凉白开入肚,顿觉汗毛陡立,腹痛即至,忙翻箱倒柜急寻止泻之药,岁月蹉跎,此后再不敢逞年轻之能、口舌之快。

平原地皆种麦,故面食为庄户人家一日三餐的主角,面条最为常见。八十年代的乡村很少见到压面机,家家户户的灶台都立有一长长擀面杖,一大大的案板。案板是结实的柳木制成,由走街串巷的木匠师傅打制,刨子清面,露出木质纹路,散发着木材的清香。擀面杖则是一根直溜的棍子坎削而成,滑溜直顺,犹如孙悟空的金箍棒。擀面条的活计长期由娘来操持。面盆不小,醒面、柔面、擀面,一路程序下来,娘的额头早已汗珠嘀嗒。待面团被擀成一张大面皮,娘把面皮反复折叠几次,随后菜刀切丝,抖落散开,面条成型,撒一把面粉,避免面条粘连。锅中水早已咕嘟嘟冒热气,水滚面浮,放盐巴,撒葱花,浇上几滴小磨油,油香四溢。

腹内咕噜,眼巴巴盯着即将出锅的面条,不肯离灶台半步。面盛入碗,吹散热气,不待放凉,匆忙用筷子夹一根面条吸溜进口,面热烫嘴,只得停止咀嚼,囫囵吞枣下咽,腹肠顿时有一道热线顺流而下。在饥饿感爆棚时,热是暂时的,香是永久的,口腔渐渐适应了温度的变化,于是乎面条根根油滑,不断被吸入口中。汤水充盈,面条清朗,葱花点缀,油花漂浮,一碗美味至诚可亲。一会儿工夫,额头与鼻尖冒汗,吃得人酣畅淋漓,意满心足。面条是面食中的主打角色,吃面最适宜吸溜,一根长长的面条瞬息就被吸入口中。每当看到有人用筷子把面条搅缠一团,再夹入口中,倍感别扭,丝毫没有吃面的飒爽劲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土地是贫瘠的,旱涝不均的年月,忧愁让爹娘的额头早早垒起了皱纹。不服输,不认命,凭借一锄一镰的操持,一点一滴的耕作,硬生生把田地换了新模样。种萝卜白菜,播麦子玉米,点芝麻豆子……年景更迭,丰收一茬茬;仓廪充盈,生活一阶阶。待腰包鼓鼓,爹娘的笑脸也愈加灿烂,皱纹也舒展开来。

食物是有尊严的,当其看到耕作者的辛劳和用心,它们用丰厚的收成回报,让裹腹之后的一家人对未来更有奔头儿。

食物是有灵魂的,当汗水浸润到每一粒种子时,它们动容、落泪,晶莹的泪化成颗粒饱满的粮,哗啦啦倾倒入耕作者的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脸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