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2018-11-11 18:28:39)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七年级 |
李白
峨
—
影
︱
夜
︱
思
—
题解和大意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吟诵说明
这首诗是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全诗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吟诵,速度要慢一些。
读准生字“君”、“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李白诗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诗人,解诗情,能诵读。
教学难点:悟诗意,明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解释题目:“歌”——歌咏,题目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板书:歌
2、出示一组峨眉山、峨眉山月的图片。
3、赏析“《峨眉山月歌》
(1)赏析千里蜀江远游图”
绝句因为篇幅短小,因此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一般来说是不能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这首诗用了几个动词把五个地名巧妙地串了起来,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清溪 ——三峡——渝州”,跟我们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远游图。以前,曾有许多人会因喜欢使用某一种行文方式而得绰号。如骆宾王,因为喜欢用数字写诗,当时就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算博士”;还有的人因为在诗中连用了好几个古人的名字,就被人讥为“录鬼簿”。但是,李白在这首绝句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大家都交口称赞,不但没有人取笑他,甚至有人以“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赞之。乾隆皇帝也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赞的就是李白的这五个地名用得浑然天成,表现出李白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底。
(2)赏析意境
峨眉山上,半轮秋月高高地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
4、探讨朗读节奏
(1)从诗歌表现的内容、意境来看
(2)知人论世,简介写作背景
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4岁出蜀而漫游楚湘。《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所写。为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景色时,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3)明确朗读节奏:轻快舒缓,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
5、合作探究: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1)小组讨论
(2)明确:
本文的诗眼是“思”。“月”是诗歌的意象,是诗情的触发点,写“月”是为了抒发“思君”之情。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乡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板书:思君)
6、课外链接——李白其它写月的诗
(1)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友之情
《静夜思》——借月抒怀,抒发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抒怀,抒发思友之情。
(2)明月是光明的象征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却因谗言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又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有一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就写下了这首饯别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中“揽明月”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是李白写“愁”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充分展示了李白桀骜不羁的性格和奔放飘逸的诗歌风格。
(4)抒发怀才不遇的孤寂
《月下独酌》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突出写一个“独”字。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这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并没有真正得意过,但他并不就此消沉。诗人用乐观的态度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它像是一个人生价值的宣言。
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泣鬼神”!
7、李白的月光情缘
李白的诗歌创作颇丰,今存古诗990多首,诗歌的内容也可谓包罗万象。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李白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
这首诗是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全诗要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
2、视频展示:知人论世
3、内容感知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这个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4、 “折柳”寓意解读
折柳:指古曲《折杨柳》,此曲叙说离别,表达不舍之情,其音哀怨幽咽。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的姿态,就像离人依依不舍离别时的情态,又加上 “柳”与“留”谐音,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据说长安灞桥就是有名的送别之地,有人说这个地方的杨柳被离人攀折殆尽。《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眷恋故土之情。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对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5、视频展示:专家赏读
四、比较两首古诗: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借物抒情,抒发思友、思乡之情。
五、背诵理解
《峨眉山月歌》
1、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2、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句子是: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课后习题
作业:
1、背诵《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明天默写。
2、读书笔记:赏读李白写酒的两首诗,试从诗意、抒发的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