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莫之为而为》

(2019-07-21 07:48:01)
标签:

杂谈

读孟子著作,《孟子·万章上》篇中有这样一句话:“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这或许就是古人的天命观的出处吧!

万章问,有人说:“到禹的时候,道德衰败了。天下不传给贤人,却传给自己的儿子。是这么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天要授予贤人,便授予贤人;天要授予君子的儿子,便授予君主的儿子”。

孟子详细解说,主要内容略述如下:第一层次,舜死,三年丧期完毕,禹为了让位给舜的儿子,自己躲避到阳城。可是天下民众都随禹。第二层次,禹把益推荐给上天,七年之后,禹死,三年丧期完毕,益为了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躲避到箕山之北。结果,朝见天子的人、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里,而去启那里了。

舜、禹、益三位贤人执政时间的长短,他们儿子的好坏,都是天意。不是任何人所能决定的。不知道做不做?怎么做,是天道。不知道来不来?何时来,而实际上来了,是命运。

用孔子的话说:“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尧舜禅让,殷代夏,周代殷。根本道理都是一样的。即由天与命决定的。用现在语境表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孟子的“莫之为而为者”。这句话乃出自《孟子·万章上》篇中。他把所谓的命看作既虚幻,而又现实的最终结果。其中,未否认天命的神秘性,但却特别强调了它们的现实性。

这样的天、命观,更多的是观念、价值的一种最后寄托。按照孟子设定的逻辑,夏桀、殷纣之王位,亦是上天安排的。但他们倒行逆施,民怨四起,相继垮台。是他们不顺应民意所造成的,咎由自取。

所以所谓“放桀”和“诛纣”亦是上天的决定。是上天对自己错误的纠正。倘若如此,上天又“神”在哪里?因此,也可以认为孟子这句话多少还有点辨证的思想。

谁都可以信天认命,但万不可以盲目迷信。“莫之为而为”抑或“莫之致而至”。看作天地间客观的必然与偶然规律。必然也好,偶然也罢,不能为人所为所欲为。但“为”与“至”之际,人们却可以顺势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少数智者,则对这种必然有较深入的认识,作出某种程度的预测与推劲。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