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前483-前402)战国初著名的哲学家。孔子之孙,名伋。“子”在此是先生之意,“思”是思想之意。所以“子思”即为思想家先生之意。孔伋反而不怎么被人熟悉了。
相传子思曾受业于曾子。他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论述为是世界的本原。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
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下,并将其学说加以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等,相传是子思的著作。
子思在治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搏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子思的这段治学论述见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说苑·建本》中。
《说苑》记载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轶事。以诸子言行为主,每类之前列有总说,后加按语。
《建本》为《说苑》第三章。所谓“建本”即建立根本、奠定基础的意思。在《建本》总说中。刘向提出:“君子贵建本而重立”之观点。
上面这段话是子思关于治学的论述。子思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也”。意思是说,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努力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
接着子思指出,与其一个人独自思考,不如向他人学习效率高;与其踮起脚来张望,不如登上高处看得远。
子思的这段话,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时,语文老师曾要求我们把它背颂记下。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朗朗上口。可见文言文的魅力。
我们感谢中学时代语文老师的教导。现在写文章时,仍然能时常引用这些古文。靠得就是当年那些功底。
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漫长学习的积累,一个人很难具备渊博的学识。更遑论把知识学深学透。更何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如今,我们知青这一代人都老了。但要跟上时代步伐,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子思关于治学的这一段古训,对我们仍然有用。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另:“建本”,又指宋代福建建阳麻沙书坊印行的书籍称为“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