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是中国人处世为人的哲理。历史证明,为官从政者,首要的是自身的“清醒”。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永葆“清廉”。
南北朝北朝〔北魏〕(386-534)时期,杨衒之撰写一部《洛阳伽蓝记》。对北都洛阳的繁华多有记述。记内还有很多北朝有趣的轶闻轶事,颇值一读。
今特摘录《洛阳伽蓝记》一段记载:一次,胡太后恩赐朝廷百官绢帛。让每人按照自己的力气往回拿,不限数量。
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拿得太多,以至于途中跌折了腰、扭伤了脚踝。太后知道此事后,便追回赏赐。让他们空手回家。
而侍中崔光只拿了两匹帛。太后问他为什么拿的这么少?崔光回答说:“我只有两只手,只能拿两匹。这已经够多了”。
在钱财方面,元融和李崇“欲而不知止”。如此贪婪,最后落得个“失其所以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笑料。
这是典型的“欲令智昏”的表现。相形之下,崔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又是多么理智与清醒啊!
这让我想起,在历史上每逢战乱,在逃难时人们往往带了很多东西。结果远路无轻担,一路颠沛流离,哪里顾得上这些东西?能活着到达目的地就不错了。
纵览史书,凡为官清廉,青史流芳者,无不是头脑清醒,依理守法,做个循吏。
就是一般平民百姓,也是做事量力而行,逢利思害,遇福虑祸。做知足知止之人为好。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