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拨河比赛》

(2019-03-05 16:28:41)
标签:

杂谈

源自“不系舟”微博《拨河比赛》


      我这一生的工作单位,换了好几个地方。但每到哪里,拔河运动都少不了我。可能是看我块头大吧。
      拔河,英文写作 tug-of-war,tug 是动词,意为拉、拨的意思;war是战争之意。居然与战争有关。
      你还别说,经我一番考据,拔河运动还真的与战争有关。
      据《唐语林》记载,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多次在皇宫设拔河戏。其中一次有上千人参加,还特地邀请各国使节前来观赛。
      这次活动,场面浩大,旌旗招展,锣喧天,万民舞动。为当时唐都之盛况。
      朝臣张说曾用“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来形容。玄宗朝时的进士薛胜曾目睹了这次千人拨河的盛大场面。写下了有名的《拔河赋》流传后世。为《中国体育史·拔河赛事》的文字佐证。
      薛胜对拔河的规则,及当时的赛事情景作了生动的描写:“伊有司兮,昼尔于麻,宵尔于纫,巨索兮高轮囷,大合拱兮长千尺。尔其东西之首也。派别脉分,以挂人胸腋。各引而向。以牵乎强敌。载立长旗,居中作程,苟过差于所态,知年生负之攸平”。
      当拔河开始之后,“执金吾袒紫衣以亲鼓,伏柱史持白简以鉴绳,败无隐恶,强无蔽能”。
      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绳暴拽而将断,犹匍匐而不回”。“千人抃、万人咍、呀奔走、坌尘埃。超拔山夸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
       可见这样的拔河活动,还与显示国威有关。薛胜开篇讲到:“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各拔河于内廷,实耀武示外也”。其“喧呼动地”的场面导致“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甚至“匈奴失筋,再拜称觞曰:‘君雄若此,臣国其亡’”。
      国际体育界对“拔河”是这样界定:在地上标出相应的三条线。一队把对方的绳索拉过自己的地区的标线后为胜。比赛采用三战两胜制。认为拔河为英格兰乡村的一种游戏。
      我倒不认为“拔河”一定要说是哪一个国家先发明的。因为人类的认知水平都差不多,都会想到用拨河来进行体育竞技。
      我还见过一次真正的“拔河”,以小溪为界,两边对拉,那一方顶不住,就要通通下水。是刺激。
      “拔河”也是余光中诗作中频繁使用的意象。除了世人熟知的那一首《永恒拔河》,还有《水草拔河》:“昼夜是涟漪,岁月是洪波;是谁?明知我不能停留,日日夜夜,却叫我上岸去”。
      即便明知时间不可逆转,依然还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峙下去。面对人生不可抗力,孑难独守。懂得享受的,是背水一战的乐趣。
      余光中老先生所做的最后一首诗《半途》又提到“拔河”。他是这样写的:
      与永恒拔河,还没有输定。向生命争辩,也未必稳赢。……生命脉络似乎明朗,却又充满悬念……
      以我亲身的拔河经验,拔河胜负,确在一念之间。在相持阶段,多一分力则赢,欠一分力则输。真如老先生所言那样。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