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老虎又被叫做“大虫”,我小学有个同学名叫邹大虫。可能因为他是家里的“罕仔”,为了好养。父母替他取的这么一个贱名。同学聚会他都没有来。可能他长大后把名字改了。所以联系不上。

以上是邹大虫同学的小学毕业照。离现在整整六十周年了,你在哪里啊?
在《水浒传》中,大虫是经常被打的对象。黑旋风李逵回家寻母,在沂岭杀死了四只大虫。解珍、解宝两兄弟在登州杀死一只大虫。
可这三个人在《水浒传》中的打虎情节一点都不精彩。人们也不以“打虎英雄”称呼他们。随便问问现在的年青人末必知道这些情节。

而武松打虎的故事却尽人皆知。为什么会这样呢?盖因其杀死的是景阳冈的吊睛大虎。是经过官府认证的:是一只“吊睛白额,张牙舞爪”的老虎。

以上这只大概是小老虎吧!看它的虎脸还很稚嫩。老虎叫大虫,那小老虎叫什么?莫非叫小大虫。或叫小虫。

“虫”字便是这样衍变的。所以“小虫”应当指菜虫。老虎叫大虫,小老虎不能叫小虫。阳谷县衙为了抓大虫,特为此出了榜文,布告上是这样写的:
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云云。

为了除掉这只大虫,衙门下了死命令。猎户们只好轮流守在景阳冈值夜。偶然遇到打死老虎的武松,猎户们第一时间见证了英雄事迹。阳谷县官民都很不一般,善于作营销,及时推出典型。
本县出了个打虎英雄,本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武松在知县面前把自己打虎的本事又说了一遍。承蒙知县大人抬举,就在阳谷县谋个“都头”的职位,也算是吃皇粮公务员的编制。
后来,武松哥哥武大郎也脸上有光,经常把“我兄弟如今也是官府里面的人”这句话挂在嘴上。而武松自己也已经讲溜了嘴,越讲玄乎,也越简单,只说是:“一顿拳脚打死”。

以上是卖炊饼的武大郎。他身份证上的姓名为武植,兄弟同胞,一奶所生,怎么高矮差这么多。单名都缺木。
武松打虎”经过众人加油添醋,故事越传越远。成为天下无人不知的“打虎英雄”。
他哥哥恁着弟弟的故事也流传至今。还带动了阳谷县的旅游业。听说连他与潘金莲住的紫石街也成了景点。

等到他去“快活林”找蒋门神之前,他跟施恩是这样说的:“我去年害了三个月疟疾,景阳冈上醉酒里打翻了一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便自打死了”。
疟疾;酒醉;三拳两脚,这是几个关键词,强调自己的神勇。但牛皮吹的又很低调。别人给他贴的标签显然已经固化。往后他自己也以“打虎英雄”自居,说话行事常常带着表演性质。杀了人也要在墙上写着“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明代陈忱假托“雁荡山樵”之名作了一部《后水浒传》,其中“武行者六和塔叙旧”一回里提到暮年武松的生活,已经是“英雄气短,如常人一般”。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征方腊之役,武松力战方腊,废了一条胳膊。朝廷封官爵,武松虽然拒绝,但赏银并没有不要。这就是武松的精明之处。这样在六和塔的后半辈可以衣食无忧。也免了像同为打虎的李逵那样把命搭上去。

以上是武松与鲁智深喝闷酒的图片。他们俩人心里都不痛快。俩人本来都算是体制内的人,却犯事落草为寇。好在他们激流勇退。结局也算完美。
萧让曾问武兄弟:“兄长往日英雄,景阳冈打虎,亡命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本事都到哪里去了?”
武松淡淡回答说:“算不了英雄,不过一时粗莽。若在今日,猛虎避了他,张都监这干人还放他不过”。
这个总结倒很有意思,让他成名的一件大事,年老回首的时候却轻轻放下了。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备注:邹大虫同学,你若有幸看到这篇有关“大虫”的博文。请跟同学联系同学在找你。(或者认识邹大虫的微信朋友看完此文后转告他。又及)

联系手机号:18039739727 黄启辉
2021年5月1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