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学不发达,缺乏卫生知识。而且那时牙刷尚未发明,口腔清洁主要靠漱口,不够彻底。因此很多人都患有口臭毛病。
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秘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口衔“鸡舌香”。
鸡舌香其实便是丁香。因为丁香花细长,形状像钉子。古代“钉”字也简写成“丁”字。故称为“丁香”。
丁香有着强烈香味,是一味古老的中草药。为化解口臭尴尬的良方。它健胃消肿,促进排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疾病引发的呃逆、反胃与口气不佳等口腔症。而且能抑制细菌及微生物滋长,增强人体内臟的抵抗能力。
东汉恒帝年间,有一位名叫刁存的老臣患口臭很严重。每当他入朝向皇帝奏事时,皇帝都皱着眉头听。群僚也避他远远的。有一次皇帝实在忍不住,便赐给他一样东西,命他含在嘴里。
刁存不知皇帝所赐为何物,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后觉得味辛刺口,以为皇帝所赐之物为赐死毒药。故含而不敢吞下。
退朝后,刁存匆忙回家,欲与家人诀别。恰好有同僚来访,感觉此事稀奇,便让刁存吐出。闻到一股浓郁的芬香,口臭已然不觉。
原来,所谓“毒药”是上等名贵的鸡舌香。而后,朝臣们纷纷效法,官员面见皇帝时,都口含鸡舌香,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大约从汉代起,百官上朝或在皇帝面前奏议,嘴里都含着丁香,以免给皇帝留下不好印象,影响仕途。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此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芬。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
可见,口含丁香治口臭的事例源远流长。类似于现在的嚼“口香糖”。而且口衔丁香,也慢慢演变成在朝为官的意思和委婉的说法。
明清之后,口含丁香避口臭、增芳香已成为朝臣和士大夫的日常习惯。文人雅士亦喜以丁香赠友,并成为常见礼节。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