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明朝中叶开始,中国沿海就不宁静。先有日本海盗侵扰我东南沿海。经戚继光大力清剿,“寇患”遂靖。尔后又有葡萄牙人、荷兰人远道而来搔扰我东南海疆。并占据台湾、澳门等地。中国从此进入海防多事之秋。
公元16世纪,在近代西方早期殖民者开始海上扩张的过程中,葡萄牙曾在中国香港的屯门地区短暂建立过殖民统治。
与此打交道的明朝官员汪铉能做到“师夷之长技以致夷”。目光十分敏锐,成为第一个把西方先进技术引入实战的人。他的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抗击殖民侵略的首次胜利,却也对明朝的海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屯门有“屯兵之门”的含义,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中的香港地名。其位置在香港新界西北部和深圳南头等陆地和附近的海域,自古以来就具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元朝时,来自北方蒙古大草原的蒙古人也懂得海防的重要性。所以元朝廷在此设立屯门巡检司。下辖巡兵150人以加强海防之务。
明朝,朝廷更在沿海遍设立卫所。屯门处于南海卫的管辖之下,后归属于南头水寨。被称为“屯门海澳”。“澳”的含义,为即可以供船舶停靠的港湾。是明朝粤海海防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1514年,葡萄牙海盗商船占领屯门。在此擅自修筑工事、设立司法所、制造火器。并把葡萄牙国徽刻在石柱之上,以示对屯门的占领。俨然在自家的地盘上一样。
1517年6月,葡萄牙国王派遣使者皮雷斯出使明廷。并安排安德拉德派遣舰队予以武装护送。这些使团人员都头裹白布,冒充马六甲使者,要求与中国通商。
当庞大的舰队驶入屯门港外时,驻守在此的明军边防士兵发炮予以拦阻。但葡人用重金贿赂守军领导,被允许进港停靠。
同年9月,三般葡国武装舰船驶入广州。这也是首次有外国船舰闯入广东省会的历史事件。加之葡人按照西方礼仪鸣炮,让全城老百姓震惊万状。
鸣炮一事,此后作为葡人蓄意滋事的证据,反复提及。这也说明我国从郑和下西洋之后,开始闭关锁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
皮雷斯与官员会面时,因没有行跪拜之礼。被两广总督都御使陈金要求前往光孝寺学习中国礼节三天,才能与他见面。
广东总督衙门提出,《大明会典》里所载,对大明进贡的国家中并没有佛郎机国。即明朝对葡萄牙的称谓。且使者没有本国文书,不足以取信。要求他们留在怀远驿等候消息。并将此情况上报朝廷。
此时,关于葡人在屯门的种种不法恶行,不时传来。地方当局将此讯息很快就报到了朝廷。被认为“夷情叵测,屯驻日久,疑有窥伺”之虞。也有官员指出,葡人抢劫华商、掠夺男女、强奸妇人、烹食幼童,犯下滔天罪行。
在种种因素作用考量下,明朝廷决定彻底铲除葡人在屯门的军事据点,实行靖海安民。
1521年,嘉庆皇帝甫一登位,就下达了武力驱逐葡萄牙人的命令。广东海道副使汪铉具体负责对葡作战的全权指挥。这也使做为一般地方边防将领的汪铉,在中国对外史上留下的自己的名字。
为此,汪铉加强了南头寨等地的军事防守。大量征集渔船,广泛发动群众,从渔民中挑选水性好者练成民兵。当一切战备就绪后,他即对葡人宣诏,要求他们迅速离开屯门,停止中葡之间的贸易。但葡人并不为意,仍我行我素。置中国法治于度外。
汪铉随即指挥明军水师,向葡萄牙战船发起进攻。这是一场不在一个等量级的海战。葡国船坚炮利,每船两侧置炮三十余门,船内架橹四十余桨,二百多名船员同时划橹,驱动着战船快速行驶。“虽无风可疾走”。因橹多,被形象地称为“蜈蚣船”。而明军的战船,不仅吨位小、速度慢,而且火力也很弱,根本不是葡舰的对手。
双方作战开始后,葡舰的佛郎机炮接连向明军水师发射炮弹。很多明军被炸死炸伤,很快就败下阵来。
面对开战不利的形势,汪铉并没有着急再去硬拼,而是召集大家商量对策。决定以葡人为师,仿制他们的佛郎机炮和“蜈蚣船”。以弥补己方在武器上的劣势。经过不懈努力,明军仿制很快就出了成效。带动明军的整体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同年9月7日,汪铉效法《三国演义》中火烧曹营的成功水战案例。再次率领水师与葡军作战。他们先是利用小船体积小、速度快、灵活的特点。派出满载枯柴、灌以油脂的小艇乘风出击,在葡舰阵中左冲右击。不时地放起一把火,葡舰则因为船大掉头不便,无法及时躲避。风助火势,越来越多的葡船着火。屯门海面上成了一片火海。紧接着,他又仿效《水浒》中三阮兄弟带领水师大战官军的成例,安排水性好的水兵,悄然潜入水中,用力凿开葡船的船底,使其进水。失去动力,加速葡舰的沉没。
眼看战机成熟,汪铉命令水师把新造的配备有仿制佛郎机炮的军舰驶出来,炮口对准葡舰队,一阵猛烈射击。这下把葡人都给打蒙了,他们完全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配备了这么厉害的火炮。
经过一番鏖战,明军大获全胜。葡军大部分被歼,只有极少残余逃到外海。捷报传来,军民都很受振奋。初登大宝的嘉靖皇帝龙颜大悦。下诏表彰了汪铉等参战有功将士。特敕汪鋐加爵一级、食一品俸禄。
至1522年,盘踞屯门之葡人遭到了彻底的肃清,屯门又重新回到明政府管辖之下。
屯门之战,是晚明在内外战线上一连串败绩后的一次重大胜战。在中国对外的处交史和对外军事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屯门之战后,明政府更加对外紧缩海禁。清朝入主中原后,延续了晚明海禁的这一错误做法。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做为海洋大国的机缘。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融入世界的一次机会。
从这点上而论,与其说屯门之战的胜利意义,还不如说没有胜利。或许对中国的发展更好。
不系舟特作此文以纪念“屯门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