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也谈往酒里加水》

(2019-01-11 18:35:11)
标签:

杂谈

源自“不系舟”微博《也谈往酒里加水》


      时代在进步,人们喝酒的方式也在优化。前代人往酒里加水,只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红酒的本性,现代人则晓得只有“净饮”才可以品味出葡萄酒的完整风味。
      也有人说那是因为酿酒工艺的变化,从前的葡萄酒比较粗糙、浓烈,不得不兑些水。如今的酒,酒质轻软而且细致,加水反而不好。
       许多介绍葡萄酒的书籍都会拿那位叱咤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开玩笑。认为这位一代名将的品位实在太低,他在饮酒时竟然往“香贝丹”里掺水,并形成习惯。
      生活在葡萄酒的王国,作为法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如此低俗饮酒方式,怎么对得起千千万万法兰西的酒徒?
      这则流传甚广的传说,似乎印证了一般人对拿破伦的刻板印象:粗鄙不堪,不解风情。
       真相是,往葡萄酒里加水乃是当年常见的一种饮酒习惯。所以拿破仑的饮酒方式并没有错,他毕竟是一位儒将。就算这位出生于科西嘉岛的武夫品味再不佳,也不至于差到什么地步。更何况他的喝酒方式有独到之处。
       就连法式宴会的创制者路易十四也是这么喝酒的。那时的法国人反而认为不兑水的干饮才是不会喝酒的表现。
       其理由就和今天往单一麦芽威士忌时兑水一样,认为这样勾兑才可以释放出酒的香气。甚至到了20世纪初,法国一般家庭在日常餐饮上也保持着掺水的习惯。只有香槟例外,因为往香槟里加水,便会破坏气泡的密度。
       我想不到有什么非常确切的理由,要规定全世界的人都得用法国人在20世纪才普及的方式去喝酒。想当年香港是全球干邑白兰地消耗量最大的地区。人人都在喜酒宴席上大杯大杯地干杯。你能说,这是没有文化?不懂得正确地对待白兰地?
       可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酒文化的国家。无论是汉代“高阳酒徒”;唐朝的“酒仙”;还是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以及《水浒》里的“三碗不过冈”。哪一个不是饮酒高手?
       但是不能不注意到这种饮酒方式的中国根源我们本来就是如此喝酒。所以在刚开始接触一种洋酒时,也就很自然地会沿用我们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喝洋酒。
      酒还是那种酒。变的是它外在的空间背景。或许有人会说,只有在某种时期、某个地方喝酒方式最正宗。
      不过,有人也相信那些声称加了可乐的红酒更好喝的人没有说谎,那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总而言之,随缘就好。
       当然,出于商业的利益,往酒里加水,以牟取暴利那就另一说。

  不系舟take the material from vide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