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千载一鹗》

(2018-12-21 20:55:41)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ZAPQvzy7q9dkQjGec6

      张千载何许人也?他是一个普通再普通的读书人。由于他与文天祥是同乡挈友,又自小一起同窗读书,还被老师视为“双璧”。
       可惜张千载时运始终不济,当文天祥高中状元,尔后一路升迁,累官至宰相时,他还停步在“千载难逢的中举”路上。
       文天祥深知这位老同学的才学,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心气甚高,始终没有去见当朝相爷。而一直在家耕读。
       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军抗元失败,被俘北上。
       张千载闻讯,即刻变卖家资,俟文天祥路过他家乡时,就去上下打点,请求跟随文天祥一起去大都,照料这位老同学的起居。
       元军统帅其实也很敬重文天祥的人格,所以也就做个顺水人情应允了。
       于是一路上,张千载像一个家仆一样,天天尽心服侍着文天祥。世人大惑不解,不知张千载图的是什么?
       到大都后,文天祥被关押在刑部大牢里。张千载就近租赁一房舍,每天给文天祥送牢饭。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文,也由张千载打通关节将它秘密带出。其中就包括那首气贯长虹的《正气歌》。
      就这样,张千载倾其所有,不避寒暑,尽心尽力服侍文天祥三年。直到文天祥被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处决为止。
       此时早已身无分文的张千载,不知又用什么门道。硬是将文天祥尸身运出,又将在俘虏营中自尽殉夫的文夫人欧阳氏的尸体也一并弄出,火化后将二人殖骨。千里迢迢,沿路行乞,带回老家吉州庐陵(今吉安)入土安葬。
      张千载确实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终生都没有出来谋个什么差使。也没有参与轰轰烈烈的抗元战争。
      至于他肯毁家抒难,倾襄服侍文天祥,为的只是私谊而非春秋大义。但他这样看似平凡实则难为的事,有谁能为之?
       回顾历史,春秋战国有个豫让,为了履行朋友之托,四处追杀敌手。故留下“三跃而击之”的美谈。但那是刀客的行侠故事。
      而张千载所做所为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古话说“久病无孝子”,更何况张千载是自告奋勇,倒贴银两,始终如一,长达三年之久。
      当文天祥发迹时,接受过文天祥帮助的人应当不在少数。但到了他落难时,反而是从末受到他什么好处的张千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悲剧性英雄的敬意。
       后人也没有忘却文天祥这位义友,就如他的名字一样,确实“千载难得,仅此一人”。
       所以人们把这种朋友之间的情义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一鹗”是张千载的字号。
       或许是文天祥的光芒太过耀眼夺目,无形之中减弱了跟他同时代人的亮度。但小人物张千载却以他自己特殊的方式,也在历史的星河里闪烁着自己的些许光芒。
       笔者喜读史书,籍此作对如下:张显千载,一鹗而已。

       不系舟读《宋史》有感而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