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2019-11-27 11:28:13)
标签:

济南复大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分类: 周发展讲解癌症

        你中招了吗?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


  本文所说的大肠癌的“信号,而不是网上到处传的“早期信号”,是因为——


  准确意义上的大肠癌早期,基本上没有任何症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本人,都很难以察觉,要想发现它的蛛丝马迹,也只有通过及时的肠镜检查。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当我以下所描述的症状出现时,要引起特别警惕。


  最新数据表明: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发病率高居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第3位。


  大肠癌的发生大致有三个通道:


  一是腺瘤性息肉;


  二是锯齿样改变;


  三是炎症性肠病。


  其中约有90%以上,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由于大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从息肉到肠癌,需要5-15年左右,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显得尤为重要。


  检查早了,它还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


  晚了,就是进展期癌,无论是预后、治疗费用、还是生存质量都是天壤之别。


  所以说,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在无症状的时候,做一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发现息肉予以切除,就能大幅降低患癌风险。


  三大人群跻身肠癌黑名单


  除去遗传因素及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大肠癌的发生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大肠癌的不良生活习惯,专家们概括为:三高两少。


  三高,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两少,即膳食纤维少,运动少。


  大量研究表明,以下人群最受大肠癌青睐:


  一、肉食主义者


  中国饮食文化历来崇尚素食为主、肉食为辅、重视药膳进补的“养助益充”。


  “三素一荤”的烹饪模式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然而,近几十年来,我们熟悉的这张餐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粗粮被踢出局,蔬菜备受冷落,到了无肉不成席的程度。


  可与此同时,人体肠道中寄生的细菌也会为之欢呼雀跃。原因很简单,对它们来说,如此丰富的蛋白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繁殖温床。


  吃惯了五谷、蔬菜和豆制品的中国人,突然间大量荤腥倾泻到体内,肠胃难免吃不消。


  数千年来进化打造出来的“中式”消化系统无力承担太多的大鱼大肉,不能及时消化的肉类反倒成就了肠道细菌们的盛宴,在细菌的作用下肉类中的蛋白质迅速腐败,产生大量散发着恶臭且对健康极其有害的物质。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肝脏尚能担负起“解毒”工作。


  可倘若天天如此,肠黏膜就招架不住了,最终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引发恶变。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二、煎炸熏烤重口味


  蒸、煮是中国人历来推崇的烹饪方式。通过水与热力的交互作用,既能把食物烹熟,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


  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都市快客开始成为了西式煎炸熏烤的拥趸。


  无论同事聚餐,还是朋友小酌,熏肉、烧烤、天妇罗是必不可少的美馔。


  诚然,在高温火焰的丰富油脂的共同作用下,食物的口感和风味完成了一次“升华”。但大快朵颐过后,健康成了牺牲品。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直接暴露于高温火焰中烧烤,会产生大量致癌物质,高温油脂煎炸亦然。


  这些致癌物质通过食物最终到达肠道,容易诱发肠道疾病。


  比如欧美人肠癌发病率居全球之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嗜好烤肉脱不了干系。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三、肥胖一族


  体重指数(BMI)值越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就越高。(BMI=体重KG/身高cm²)


  从病因学的角度看,也许肥胖是结肠癌高风险状态的一种伴随形式,因为一些大肠癌危险因素,如高脂饮食、饮酒、少体力活动等,均是大肠癌和肥胖症的共同致病因素,但同时又受到许多因素的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性激素平衡等,所以在评价肥胖对大肠癌发病的影响时应全面考虑。


  肥胖也许不是导致大肠癌的直接致病因素,但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身体肥胖,从而增加一些疾病的患病风险。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肠癌的三大信号


  尽管大肠癌在早期病程进展缓慢、症状隐匿,可肠癌发作前并不是没有发出过警告。


  排便状况便是肠癌最显著的预警信号。


  可惜的是,很多人却对此经常置若罔闻。


  对此忠告大家,每天排便后哪怕多花一秒仔细观察,也许就能让悲剧止步于萌芽阶段。


  一、排便习惯的改变


  由于个体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排便习惯也大相径庭。


  在没有腹痛、腹胀等典型症状或任何不适的情况下,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都属正常。


  但如果向来是数天排便一次的人,在没有任何感染的情况下,持续出现一天排便多次的情况,就要高度怀疑肠黏膜是否出了问题。


  反之,一向排便通畅的人在没有任何诱因 (如饮水、活动减少)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排便困难时,也应该考虑肠道出现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二、粪便突然变细


  粪便突然变细也是肠癌早期征兆之一。


  早期的肠癌往往局限于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随着病程的进展,肿块渐渐向肠腔内凸起,肠管直径开始缩小,粪便经过时就会受到压缩,从而出现粪便变细的情况。


  专家建议如果持续发生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就医。


  三、伴有少量出血


  如果发现粪便中夹杂着少量血迹,则就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姑息养奸,更不能当成痔疮自行处理。肿瘤会逐渐形成向肠腔内凸起的肿块,在受到粪便摩擦时,难免会有小的溃破,发生少量流血,这也是早期肠癌的症状表现。

大肠癌——三种人要小心,3大信号要警惕,7类人要肠镜!


  七类人要及时筛查


  一、因为大肠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可能存在遗传因素,比如典型的家族性腺瘤病,所以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我们建议应该定期接受肠镜检查,每年1-2次。


  二、有研究发现,阑尾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升高,所以对于已经胆囊切除的患者,我们也建议定期肠镜检查,可以每2-3年1次。


  三、原因不明的便血或持续粪便隐血阳性的患者,应该及时接受肠镜检查。


  四、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患者,应该及时接受肠镜检查。


  五、有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等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该及时接受肠镜检查;对于发现大肠其他良性疾病,如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根据情况,可以每1-2年进行1次肠镜复查。


  六、抽烟酗酒、缺少运动、蔬菜和水果进食少,长期高脂肪饮食,年龄在40岁以上,因为大肠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对于这类人群,肠镜筛查大肠疾病的利大于弊,我们推荐每3-5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七、明确有大肠息肉,已行或未行手术切除,已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这两类人群,必须密切随访,每年1-2次肠镜检查,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息肉有可能转化成大肠癌,即便已经切除了息肉和大肠癌,它们也是有可能复发的,而且时间常常在5年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大肠癌?


  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该早早重视结直肠癌的预防,从最细小的生活细节防患于未然。


  一、饮食篇


  每天吃足够果蔬。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应吃2份水果喝5份蔬菜,可大大降低患肠癌几率。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和清淡食物。魔芋、大豆制品、藻类等,都有助降低结肠癌风险。


  饮食上,还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菠菜、苦瓜、黑木耳等都是很好的预防性食品。


  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脂、鱼子、鱿鱼等。不吃油炸食品。


  二、体检篇


  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


  正常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


  便中带血或黏液;


  近期腹部持续胀气或隐痛;


  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


  腹部可触及肿块等。


  以下五类人最好定期检查:


  大便时有不良习惯,例如如厕时看书报,或容易引发肛肠疾病;


  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的人;


  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喜欢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


  患有肛肠疾病,如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以及做过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三、习惯篇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一般而言,早晨起床和吃饭后是一天中最有便意的时段,可以早期一会,留出固定的排便时间。


  如果早晨没有排便,可调整到晚饭后,最好先做半小时运动,刺激大肠蠕动,有利排便。


  适当晒太阳。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阳光与肠癌的发病率关系密切。研究者认为维生素D对肠癌有一定预防作用。


  因此,长期在写字楼工作的上班族,最好每天能抽出时间外出晒晒太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