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智慧?学会入无为

(2022-09-18 18:37:29)
分类: 基础教理

1/什么是智慧?

智慧有两类:

一,是财色名利场中的智慧,也就是世聪辩智。口才不错,头脑的分别思考判断力相当高,这是大众认为的智慧。

二,是修行契合大道,而得到的智慧。

这又分为四种,1/是不入流的。他们不识大道,只是远离欲界粗重之声色的天人道,他们远离了世俗、清心寡欲、压制意识入微妙的声色享受之中。他们的智慧和开悟是修来的,是暂时的。2/是通过闻法而修,对大道的理解不深,这就是声闻乘。他们有智无慧。

3/是自悟,能细微地观察宇宙人生等因缘变化规律,这就是缘觉乘。他也是有智无慧。

以上这几种,都自诩为智慧者,他们沉浸在自以为是中,都认为自己是开悟者,认为已是最高的无上的智慧了,不肯再继续学习。

4/是圣人所体证。他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破所知之障,彻了一切义理。二是亲身去体证,已无烦恼了,已解脱自在了,能起大妙用了,要出世要入世都随意自在自在了。这才是真智慧。

 

 

总结之,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在万法中领悟的。万法即是心,心即是大道;智由心定所证,慧是智对外作用。

所以,智由心,慧化用,心能证,用能化。

修行,是证智慧无所有,入无所有之大道中,才能真开智慧。故心经讲,无智亦无得。什么是智慧?

智慧有两类:

一,是财色名利场中的智慧,也就是世聪辩智。口才不错,头脑的分别思考判断力相当高,这是大众认为的智慧。

二,是修行契合大道,而得到的智慧。

这又分为四种,1/是不入流的。他们不识大道,只是远离欲界粗重之声色的天人道,他们远离了世俗、清心寡欲、压制意识入微妙的声色享受之中。他们的智慧和开悟是修来的,是暂时的。2/是通过闻法而修,对大道的理解不深,这就是声闻乘。他们有智无慧。

3/是自悟,能细微地观察宇宙人生等因缘变化规律,这就是缘觉乘。他也是有智无慧。

以上这几种,都自诩为智慧者,他们沉浸在自以为是中,都认为自己是开悟者,认为已是最高的无上的智慧了,不肯再继续学习。

4/是圣人所体证。他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破所知之障,彻了一切义理。二是亲身去体证,已无烦恼了,已解脱自在了,能起大妙用了,要出世要入世都随意自在自在了。这才是真智慧。

 

 

总结之,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在万法中领悟的。万法即是心,心即是大道;智由心定所证,慧是智对外作用。

所以,智由心,慧化用,心能证,用能化。

修行,是证智慧无所有,入无所有之大道中,才能真开智慧。故心经讲,无智亦无得。

不动智,作用慧;智是净觉,慧是心的经验,两者确一不可称智慧。

那么,怎么样才能开启智慧呢?

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要去悟,它如流水,是止不住的。它要求我们自然做到不执着了才能开启,要自然歇下妄心才能开启。

智慧和学术是不同的,它不是学来的,它不是修来的,它不神秘无遮隐。

不动智,作用慧;智是净觉,慧是心的经验,两者确一不可称智慧。

那么,怎么样才能开启智慧呢?

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要去悟,它如流水,是止不住的。它要求我们自然做到不执着了才能开启,要自然歇下妄心才能开启。

智慧和学术是不同的,它不是学来的,它不是修来的,它不神秘无遮隐。

 

 

 

2/学法,应学入无为。

不管你是学打坐学站桩学啥法,最终是为了入无为。

无为就是无作,就是不造作,就是随缘工作吃喝拉撒睡。

学法不生活化,不融入生活里,那算是一个真修行人吗?一天有24小时,只打坐两小时就是修行吗?

很多大师讲,一天住法入法的时间没有5---8小时,是不可能真受用的。

 

如何让修行生活化?如何入无为呢?

打坐和站桩,主要是修静修定,让身体静下来,让心定下来。而修行,应定慧齐修,还应多闻法多思考而开智慧,还要读书研经除疑惑化心结。我们一天打坐2小时,应多制定目标,多花几小时的时间学习心法,应定慧齐修才对。

只有这样多花着时间去学习,把理解的融入日常生活中,才有可能让修行生活化,才可能入无为。比如和别人有矛盾时,应想到佛法讲的一切皆因缘,我往世是不是和他有矛盾没化解;比如,早上精力充沛,晚上精力就不好,这和一天的阴阳变化是有关系的,体会之;比如藏密大师有口诀,无言离诤怡然乐,有空常独处禁言几天试试;贪欲深入心,競競患得失,我们是不是常出于得失之中,贪欲心是不是很重很重,体会之。

入无为,是菩萨八地,是真入道真合道。

大道的特点是无法无我无作无为的,所以学法的终极目标应是入无为。多学习多钻研,自然慢慢入无为而生活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