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心见性”
(2022-07-07 21:27:13)
标签:
佛学 |
分类: 基础教理 |
啥是“心”?啥是“性”?心和性是一还是二?明心,是要明白啥?见性是见到啥?怎样做才能明心见性?
见闻觉知称为心,
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范围称为心,
心的感知分为内之念头、思想、认知,和外之声色等。
我们的见闻觉知是怎么来的,这就是性;
性,又称之为本性本源本质;
性,涵盖了一切,涵盖着一切认知,包容着宇宙山河大地;
性即是佛,性即是道。
普通人的心和性是分开的,他们都知道有个“心”,却不知道有一个性的存在,或者不知道本性在哪;科学家们还在探索着;哲学家们在猜想着;无数的修行者在修证着。
其实它不离眼前当下不神秘不遮隐,平常心即是道,大道至简,道在瓦砾中,它只有圣人才知道才见到。所以说凡夫的心和性是分开的。
而圣人们,他们亲见本性亲证心性无二、心性合一。
所谓修行,就是要从自身的角度去体会去体证,就是从自身的见闻觉认识这个“心”出发,去体证宇宙万物,这过程都离不开自己的认知和所见,这就是“心”。
明了所见所闻所思是啥回事,这称为“明心”。
明了自“心”,才能见到本“性”,这就是明心见性——通过明了自身自心,而见本性;
明心,就是通过学习,学习科学,学习哲学,从多个角度学习观察体证,深入经典,结合眼前所感所见的“心”,彻了生死、人生和宇宙万物是啥回事;
明心,就是彻了眼前这个“心”,彻了当下所见所闻所知皆如梦,彻了人生如梦,彻了一切唯是记忆认知,彻证一切皆在随念随想随分别而现。
圣人大多能够明心,但是很多都没有见性。
要见性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理性学习,也需要感性上感官上的体证。
靠聪明地认知学习是达不到的,还需自然歇下执着心造作心追求心才能见性;需要理性学习到位,再入无为地感性体证,最后才能真见性。
见性,是亲见大道怎样运作;
见性,是见到眼前当下的大道无神秘不遮隐,是它在运作着一切;
见性,是见到万物都是佛都是道;
见性,就是随便见一朵花见一棵树,开眼闭眼,清醒时睡着时都亲见大道;
见性,它是无法表达的,只能冷暖自知自证。
刻意歇下妄心,刻意压制意识,暂时休息妄念,不是没了疑惑,就无法亲证亲见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