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之文殊师利菩萨章——开悟。
(2022-03-26 17:54: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典论义 |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
学佛是为了开发智慧,是为了开悟,有智慧才有能力对治习气和烦恼。
先悟后修,是修行之原则。不悟不论修,不悟总是瞎修瞎炼。
《圆觉经》之文殊师利菩萨章: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修行之因地之前行,应先开悟,应悟了一切本圆满本无修,应无法无我而圆照,应悟了一切本来清净,再以此觉悟,永断一切无明,最后才能成佛。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无明,就是如迷人颠倒之时,忘了东西南北;无明,就是无我而认为有我,就是无法而认为有法;无明,就好比眼病了,突然看到空花乱坠,突然看到空中有两个月亮。肉身及身心觉知都如病目所见所觉。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虚空中的花朵是暂现的。迷于空花,陷入了妄执之中,就会忘了本我自性如虚空,就会妄现出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等现象。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迷人之无明,如梦中事,梦中非无。无明盖眼之人,要等醒过来,才发现一切如虚空中的云朵,皆了不可得。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世间万物如空华,它们灭了之后,不是有个起源处可见可持。因为一切本无生如梦,梦中本无生本无生灭,生生死死本是梦中妄现。
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修行之初,修行之因地,是识得本圆本觉,是知道一切世间万物如空华。能识此圆觉,能知一切皆如梦中空华,即能排脱三界六道轮回,即能发现不存在真正的身和心,它们的生生死死皆是假象。这个义理,它不是修出来的,而是一直在眼前在当下,它无遮隐无神秘。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开悟之人,他的知觉是,以虚空心拥抱一切幻云。而这里所觉所知之虚空,也是空华相;那个无相无知之觉性之本性亦不可说,是它幻化出一切,而一切有相和无相都了不可得,这样才是随顺清净之本觉。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本我之如来藏如虚空性一样,它如如不动,它无起亦无灭,它本无知见名词可表达,它圆满周遍十方而能随缘启用。识此义理,才讲如何修法修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大乘佛法之修,就是先发现此清净圆满本心,这样才不会堕入邪行邪见中。
偈语总结: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明了通达无明如虚空中之空华,才能避免堕入六道轮回。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觉悟之人,自己像成了虚空,发现一切本平等不动,发现自己如圆镜一般,能遍知遍觉遍照十方界;开悟之人如同是梦醒之人,他发现眼前当下的一切皆如梦中事,皆不可得。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开悟之人,会发现众幻一直在如闪电般灭去着,根本找不到其去处;开悟成道之人,也只是契合了无所得无处所,只是发现本性当下很圆满。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菩萨之修,就是要先发现此菩提本心。末世众生如果想要修行,一定要依此理,才不会入邪见而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