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课创新作业的案例研究》案例

一、案例名称:
6.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作业设计
二、研究目的:
三、具体内容:
课例一:6.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热爱自然、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能力目标: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多媒体感受大自然之美;通过探究知道什么是自然环境,知道人类要保护大自然的原因,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的含义
[作业设计
这个案例必须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教学用书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设计本课的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不同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实际能力的题目,我讲作业设计成“阶梯”,学生做作业就是“爬楼梯”,根据自身个体的差异性寻找所对应的阶梯位置。我把我所带的九年级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每节课的书面作业设计为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这些题都是符合课程目标的、由简到难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互相彰显的三类题。
以下是6.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作业设计:
【基础题】
1.大自然孕育了一切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
2.为什么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的
人类有
【能力题】
1.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既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素养,也是一种
高尚的品质,更是一份责任。尊重自然的核心是(
A.保护环境
C.尊重社会
2.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
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
A.宇宙之美
C.自然风光之美
4.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有(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
【拓展题】
中国古代的先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独特的见解。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地、天在相互制约中发展,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客观规律,作为人不能违背它,而只能与“天”和谐相处,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儒家主张人们施之以仁德,才能与之相合一。这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科学生态理论。
(1)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
(2)从材料中你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
【作业分层任务】
[学困生作业]
[中等生作业]
[优等生作业]
不同难度的题目布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每个学生都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又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达到培优的目的,渐渐使学生不再厌倦完成思想政治(品德)作业,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通过作业的激励功能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