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911】简解《伤寒论》之二二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一五六》
2025-08-26 11:24:58
【1】原文“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一五六条)【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本来以为使用了下法可以治愈,结果反而出现了心下痞的症候。这个时候又改用泻心汤。用了泻心汤以后本来以为应该凑效,结果又不行,痞满症候还是没有解除。这个时候的病人却又出现了口渴、心烦意躁、小便不利的症候。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使用“五苓散方”。【3】对本段的简单解释。本条文主要讲了几个层次的问题。先是误用下法,导致了心下痞。再用泻心汤,还是不凑效。因为病人小便不利而且还口渴、心烦,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化气行水”。水道通了以后痞满的症候就会消失。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把凡是遇有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的病人时,大多指导服用“五苓散”,类似于“太阳膀胱蓄水证”。2025.8.26
薰医草【4911】简解《伤寒论》之二二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一五六》
【1】原文“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一五六条)【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本来以为使用了下法可以治愈,结果反而出现了心下痞的症候。这个时候又改用泻心汤。用了泻心汤以后本来以为应该凑效,结果又不行,痞满症候还是没有解除。这个时候的病人却又出现了口渴、心烦意躁、小便不利的症候。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使用“五苓散方”。【3】对本段的简单解释。本条文主要讲了几个层次的问题。先是误用下法,导致了心下痞。再用泻心汤,还是不凑效。因为病人小便不利而且还口渴、心烦,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化气行水”。水道通了以后痞满的症候就会消失。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把凡是遇有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的病人时,大多指导服用“五苓散”,类似于“太阳膀胱蓄水证”。20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