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薰医草】(一二三)【关于“入伏”时间的确定(2)】

2025-07-01 14:49:34

2】关于“伏天”,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会涉及到我国古代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解释起来比较困难。下面先把相关的几个概念解释一下:(1)“伏天”是我国文化的特有概念。(2)“干支纪日”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也是历代历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入伏时间的唯一依据。(3)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确定头伏入伏时间的唯一时间节点。历史上约定俗成的是: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的第一天”。(4)“立秋”是确定末伏第一天的唯一时间节点。历史上约定俗成的是: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4)决定某一年的“伏天”是三十天还是四十天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的时间节点、另一个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时间节点。这两个时间点的间隔越长,伏天就越长。但是,再长也超不过“四个庚日”即四十天。也就是说,每一年的“伏天”最长不超过四十天。这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闷热、最酷热的一段时间。2025.7.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