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863】简解《伤寒论》之一七九《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一二零》

2025-06-16 10:28:13

【1】原文“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第一二零条)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患有感冒的太阳病,应该是怕冷、发烧。现在的情况是,汗可以自行发出,但却既不怕冷又不发烧。病人呈现出关上脉细微而快的脉象,这是因为先前医生误用吐法所致。开始发病一两天的时候,虽有呕吐,但病情较轻,仍然有饥饿感,只是不能吃饭而已。到了三四天的时候,病情就比较严重了,即使糜粥也喝不下去。病人此时只想吃冷食。而且还是早晨吃了到晚上就会吐出来。这都是医者前期误用了吐法的缘故。这种病症虽然是由于医生前期误治所引起,但伤害不算太大,所以可认为算是一种“小逆”。3】对本段的简单解释。本条文还是讲的本来是风寒感冒却因医生误诊引发不良后果的病例。一般来说,感冒以后用发汗解肌的方法就行,但是医生这个时候却用的是吐法。虽然吐法也可以令病人出汗而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原因之一就是会损伤胃气。这就是本条文所说的一开始只是不想吃饭不能吃饭,但到后来则是因为胃寒吃了以后会出现呕吐。不过,张仲景认为,这算是小的失误还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即“小逆”。总之,遇到感冒的病人,轻易不能使用吐法去治疗。2025.6.16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