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794】简解《伤寒论》之一零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五苓散”之三十一》
2025-04-29 09:53:52
【1】“猪苓十八铢,去皮。茯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五苓散”的药物和剂量是:去皮的猪苓十八铢。茯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2)上面这五味药,碾成粉状,用米汤服用。每次服用的量大约是一“方寸匕”,也就是用古时的一种汤勺相当于现在的2.74毫升。每天服用三次。平时要常喝一些热水。汗出来以后病情就会好转。服药时参照服用“桂枝汤”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事宜去调养和护理。【3】对本方剂的简单解释。本段讲的是感冒发汗以后出现了脉浮、小便不畅、体温仍有低烧、持续口渴的症状时,应该服用的方剂。方中的泽泻起着利水祛湿清热的作用。茯苓和猪苓的作用是淡渗利水,并起着增强泽泻的利水功效。白术健脾燥湿,可以化水为津。桂枝用来温通阳气,帮助膀胱气化、并能起到外散太阳经的余邪的作用。总之,五苓散主要治疗的是因伤寒而导致的“太阳膀胱蓄水证”。也就是《伤寒论》中讲的“太阳病的变证”。主要原因是感冒没有治好,邪气到了体内循经入腑,使得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聚。由此便出现了小便不畅、体温仍有低烧、持续口渴的症状。【4】本方剂是《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第一次提出“散剂”的概念。“散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发散,容易发挥药效。2025.4.29
薰医草【4794】简解《伤寒论》之一零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五苓散”之三十一》
【1】“猪苓十八铢,去皮。茯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2】这一段话的意思是:(1)“五苓散”的药物和剂量是:去皮的猪苓十八铢。茯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2)上面这五味药,碾成粉状,用米汤服用。每次服用的量大约是一“方寸匕”,也就是用古时的一种汤勺相当于现在的2.74毫升。每天服用三次。平时要常喝一些热水。汗出来以后病情就会好转。服药时参照服用“桂枝汤”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事宜去调养和护理。【3】对本方剂的简单解释。本段讲的是感冒发汗以后出现了脉浮、小便不畅、体温仍有低烧、持续口渴的症状时,应该服用的方剂。方中的泽泻起着利水祛湿清热的作用。茯苓和猪苓的作用是淡渗利水,并起着增强泽泻的利水功效。白术健脾燥湿,可以化水为津。桂枝用来温通阳气,帮助膀胱气化、并能起到外散太阳经的余邪的作用。总之,五苓散主要治疗的是因伤寒而导致的“太阳膀胱蓄水证”。也就是《伤寒论》中讲的“太阳病的变证”。主要原因是感冒没有治好,邪气到了体内循经入腑,使得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聚。由此便出现了小便不畅、体温仍有低烧、持续口渴的症状。【4】本方剂是《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中第一次提出“散剂”的概念。“散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发散,容易发挥药效。202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