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帛书《道德经》(老子甲乙本)”。
2024-11-13 12:59:12
(1)现在所说的“帛本《道德经》指的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时挖掘出来的刻写在丝帛上的关于《老子》的内容。挖掘出土后的丝帛文字被认定是古代所说的《道德经》。(2)帛书《道德经》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老子“甲本”,一个是老子“乙本”。甲本和乙本不同之处有两个:一个是字体的写法、一个是文中出现的“讳字”。第一,用篆书抄写的《老子》帛书称之为“甲本”;用隶书抄写的《老子》帛书称之为“乙本”。第二,文中关于国家的称谓如果使用的是“邦”的字样,那就认为这个版本的成书时间应该早于汉高祖刘邦时代。因为文章中没有避讳刘邦的“邦”字。有这样特征的文本被认为是“甲本”。但是,如果在文中避讳了“邦”字,但却没有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则就认为这个版本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汉高祖刘邦之后而在汉文帝刘恒之前。有这样特征的文本被认为是“乙本”。(3)无论是甲本还是乙本,都没有划分具体的章节,只是分成了前后两个大的部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在帛书《道德经》中,把“道经”排在了“德经”的后面,即“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是出乎所有研究者意料的。(4)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关于“帛书《道德经》(老子甲乙本)”的结论是:第一,帛书《道德经》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甲本和乙本,甲本使用的是篆体、乙本使用的是一般隶书字体。第二,《道德经》老子甲本成书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202年的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第三,《道德经》老子乙本成书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称帝之后。第四,帛书《道德经》不分章节,只分为两大部分。其中,前一部分是《德经》、后一部分是《道经》。第五,帛书版《道德经》比王弼版《道德经》早了400多年。2024.11.13
【4】关于“帛书《道德经》(老子甲乙本)”。
(1)现在所说的“帛本《道德经》指的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时挖掘出来的刻写在丝帛上的关于《老子》的内容。挖掘出土后的丝帛文字被认定是古代所说的《道德经》。(2)帛书《道德经》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老子“甲本”,一个是老子“乙本”。甲本和乙本不同之处有两个:一个是字体的写法、一个是文中出现的“讳字”。第一,用篆书抄写的《老子》帛书称之为“甲本”;用隶书抄写的《老子》帛书称之为“乙本”。第二,文中关于国家的称谓如果使用的是“邦”的字样,那就认为这个版本的成书时间应该早于汉高祖刘邦时代。因为文章中没有避讳刘邦的“邦”字。有这样特征的文本被认为是“甲本”。但是,如果在文中避讳了“邦”字,但却没有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则就认为这个版本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汉高祖刘邦之后而在汉文帝刘恒之前。有这样特征的文本被认为是“乙本”。(3)无论是甲本还是乙本,都没有划分具体的章节,只是分成了前后两个大的部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在帛书《道德经》中,把“道经”排在了“德经”的后面,即“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是出乎所有研究者意料的。(4)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关于“帛书《道德经》(老子甲乙本)”的结论是:第一,帛书《道德经》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甲本和乙本,甲本使用的是篆体、乙本使用的是一般隶书字体。第二,《道德经》老子甲本成书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202年的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第三,《道德经》老子乙本成书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称帝之后。第四,帛书《道德经》不分章节,只分为两大部分。其中,前一部分是《德经》、后一部分是《道经》。第五,帛书版《道德经》比王弼版《道德经》早了400多年。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