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零八《道德经·第三十六章》(3)

2024-09-13 15:14:45

【4】老子在本章还是从“道”的原理出发连续讲了几个问题:第一,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制定出“微明”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第二,为了达到消灭、削弱、取代对方的目的,先帮助对方强大起来,待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对方自然会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老子在第三十章中有过一段话,即“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段话的意思是,“物壮则老”本身是符合道的规律的,但是,如果这里的“壮”是非正常的、是人为制造的、速成的,那就不合乎道的发展规律了,这就是“不道”,是违背道的,当然也就会消亡了。老子在本章所说的“必固强之”、“必固兴之”就是设法让对方非正常的强盛起来,从而加速对方的“弱之”、“废之”。【5】老子在本章后面突然讲了一句“鱼不可脱于渊”。这句话看似和本章没有太大关系,其实,这句话既是对前一句的解释,也为后一句做了铺垫。(1)前一句讲的是“柔弱胜刚强”。所谓的“柔能克刚”肯定是有条件的,而绝对不是弱在任何情况下真的可以克制了刚。像鱼儿离开了水连命都没有了,那还谈得上其他。鱼儿是柔的,水是刚的,鱼儿再怎么也克不了水。所以,不顾条件的奢谈“柔能克强”无异于以卵击石,到头来就是自取灭亡。(2)在这里讲“鱼离不开水”的另外一层意思是,作为离不开水的鱼儿,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潜伏在水里生活就行了,不要好高骛远想这想那的。这就为下面一句话做了铺垫。即:执政者也是如此,生活在百姓这一片水中,实实在在顺应民意就行了,不要想着穷兵黩武、称霸于世。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往而不害,安平泰”。只能说,柔在一定条件下能才胜刚、鱼在水里面才能生存、执政者只有听从民意才能让社会发展的更好。这才是真正的合乎于“道”。这也就是老子一再强调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2024.9.1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