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一零五《道德经·第三十五章》(3)

2024-09-12 15:03:25

【4】关于“乐与饵,过客止”。老子在这里用“乐”和“饵”说明了美妙的音乐和可口的食物对人的诱惑力。因为乐和饵的诱惑,使路过的客人停留下脚步去欣赏去品尝。老子接着便说到,“道”索然无味平淡无奇。况且,“道”既看不见也听不见。老子在这里用“乐”和“饵”以及“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的写作手法其目的有三个:第一,从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享受方面揭示了人的普遍欲望。第二,由此衬托出了“道”的不美妙动听和不具有诱惑力。第三,暗示人们不要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而应该脚踏实地的感悟“道”的本质,以减少欲望、做到清心寡欲。所以,但老子最后还是回到了他一贯坚持的主题,这就是:正是因为“道”的无色、无味、无声、五音、朴质、原始,所以,它才具有了无限的能量和用之不尽的作用。【5】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曾经讲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三句话和本章所说的“乐与饵,过客止”有相同的意思,旨在提醒圣人们要摒弃感官的享受、撇开尽情的享乐,只去重视简单的果腹即可,即“为腹不为目”。【6】总之,本章再次讲到了“道”的特点,仍然是看不见听不见。不过这次又加了一个特点,就是“道”说出来真的是感觉到有些平淡无奇。但是,本章还是再一次强调了“道”的重要性,这就是:谁抓住了“道”的本质,谁就能取信于民,因为“道”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7】《道德经》第三十五章的经典名句是:“执大象,天下往”。2024.9.1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