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九十五《道德经·第三十二章》(2)
2024-09-09 15:19:39
【3】对第三十一章的简单解释:(1)在本章,老子又把“道”和“名”讲了一遍。第一句直接讲了“道”的特点,这就是:通常情况下“道”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不过,它却非常质朴,而且非常细微。质朴到想怎么雕琢就怎么雕琢,细微到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但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微小”的“道”,却没有人敢在它面前放肆,谁都不敢小瞧它。这其实就是老子一直强调的“道生万物”的观点。(2)接着,老子就说到了“道”的作用。如果君主王公能遵循“道”的法则行事,那百姓就会臣服于他,其实也就是臣服于“道”。比如,天地相合而形成的甘露,就是在“道”的作用下自然生成的产物。人其实也一样,他们只要是按照社会规律行事服从于“道”,不用任何人管理和干预他们也会各行其是而安居乐业。(3)讲完了“道”的特点以后,老子又接着讲到了“名”。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说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起初是没有名字的,后来人类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以后,它们才有了各自的名称。老子在本章说到,当万物有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物便开始有了性质的差别、人便有了地位和名分的差别。物一旦有了自己的分类和归属以后,人们便可以知道应该怎么利用也知道应该怎么不利用它们了。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地位、名分、身份、角色的时候,他就会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了,人们的所做作为就会懂得怎么样去做就可以适可而止了。所以,这个时候老子就继续说道“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显然,当你说话做事很有分寸很符合你的身份的时候,你也就很少会出现尴尬遇到麻烦甚至可以躲过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了。这也就是老子说的“知止可以不殆”。(4)文章的最后,老子用“道”和“天下”做了一下对比并再次强调了“道”的作用。老子把“道”比作为山涧溪流,天下比喻为江河大海。像“小河无水大河干”的道理一样,溪流虽小却影响着江海,“道”虽小,却决定着天地的命运。这就是老子在本章的结论。2024.9.9
《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九十五《道德经·第三十二章》(2)
【3】对第三十一章的简单解释:(1)在本章,老子又把“道”和“名”讲了一遍。第一句直接讲了“道”的特点,这就是:通常情况下“道”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不过,它却非常质朴,而且非常细微。质朴到想怎么雕琢就怎么雕琢,细微到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但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微小”的“道”,却没有人敢在它面前放肆,谁都不敢小瞧它。这其实就是老子一直强调的“道生万物”的观点。(2)接着,老子就说到了“道”的作用。如果君主王公能遵循“道”的法则行事,那百姓就会臣服于他,其实也就是臣服于“道”。比如,天地相合而形成的甘露,就是在“道”的作用下自然生成的产物。人其实也一样,他们只要是按照社会规律行事服从于“道”,不用任何人管理和干预他们也会各行其是而安居乐业。(3)讲完了“道”的特点以后,老子又接着讲到了“名”。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说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起初是没有名字的,后来人类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它们分别起了名字以后,它们才有了各自的名称。老子在本章说到,当万物有了自己的名字以后,物便开始有了性质的差别、人便有了地位和名分的差别。物一旦有了自己的分类和归属以后,人们便可以知道应该怎么利用也知道应该怎么不利用它们了。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地位、名分、身份、角色的时候,他就会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了,人们的所做作为就会懂得怎么样去做就可以适可而止了。所以,这个时候老子就继续说道“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显然,当你说话做事很有分寸很符合你的身份的时候,你也就很少会出现尴尬遇到麻烦甚至可以躲过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了。这也就是老子说的“知止可以不殆”。(4)文章的最后,老子用“道”和“天下”做了一下对比并再次强调了“道”的作用。老子把“道”比作为山涧溪流,天下比喻为江河大海。像“小河无水大河干”的道理一样,溪流虽小却影响着江海,“道”虽小,却决定着天地的命运。这就是老子在本章的结论。20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