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心得之五十《道德经·第十七章》(3)

2024-08-25 15:48:28

【4】对本章的理解。老子在本章叙述了老百姓眼中的四类统治者。准确表达出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谚语的正确性。老百姓把统治者分成了四个等级,即:优、良、合格、不合格。(1)最优统治者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老百姓只知道有最高统治者,但是不知道谁是最高统治者。这其实就是老子笔下最智慧最高明也最会办事的统治者。(2)不合格的统治者最不受老百姓的欢迎,他们最不讲信用、对老百姓的干扰最多。所以,老百姓对他们最不满意、只想羞辱他们。(3)老子在这一章的潜台词仍然是:作为统治者,不要过多的干预打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如果老百姓一点都不关心统治者、连统治者是谁都不知道,那这个统治者便是最成功的。这种认识观表现出了老子一贯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思想。【5】应该说,先哲们的智慧是相通的。看一下老子“治国理政”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是如何体现和解释的。在《黄帝内经》的《灵枢·师传第二十九》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无论是治民还是治己、无论是治彼还是治此、无论是治大还是治小、也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从来就没有过“逆着”管理也能治理好的例证。一切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行得通。这里所说的“顺”,并不仅仅是针对阴阳经脉的逆顺、也不仅仅是针对气的运行逆顺,而是针对的老百姓的意愿和人民意愿的逆顺。一定要明白顺其民意才是王道这个道理。从这段话中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无论在治国理政上还是在治病养生方面,思路是一致的。【6】总之,本章对老百姓喜欢和厌恶的统治者做了简要描述。其中,对于最优秀的统治者而言,他们所做的事情其实最简单,一是“无为”,而是“顺势”。如果非要“作为”的话,那也应该是力争做到“贵言”和“讲信用”。【7】《道德经》第十七章的经典名句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024.8.2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