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296】关于《难经》的特点和贡献之四

2023-12-29 10:10:25

16】在《四十二难》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脾的功能是

“主裹血,温五脏”。这是后世医家关于“脾统血”、“脾摄血”观点的主要理论来源。

17】在《四十四难》中,第一次提出了人体有飞门、户门、会厌、贲门、幽门、阑门、魄门这“七冲门”的概念。其中的会厌、贲门、幽门、阑尾等名称是现代解剖学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概念。

18】在《四十五难》中,第一次提出了“八会穴”的概念。这八个穴位在《黄帝内经》等其他古医书中也都有过提及,但是,《难经》是第一次把这八个穴位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并命名的。这八个穴位是:腑会、脏会、筋会、髓会、血会、骨会、脉会、气会。

19】在《五十七难》中,第一次提出了与《黄帝内经》不同的“五泄”概念。本难所指的“五泄”指的是: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五泄”指的是:溏泄、鹜泄、飧泄、濡泄、滑泄。前者是从脏腑的角度对泄泻的描述;后者则是从病因病症的角度对泄泻的概括。

20】在《五十八难》中,第一次提出了广义“伤寒”的五种类型。这就是“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21】在《六十一难》中,第一次把“望、闻、问、切”这四种诊病方法放在一起进行了集中研究。这就是中医“四诊合一”诊病方法合称的最早来源。2023.12.29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