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288】《难经》76~78难

2023-12-27 09:35:48

薰医草【4288

《七十六难》主要厘清了“补”和“泻”两个概念及其针刺的方法。“补法”,就是通过对浅表的针刺把气慢慢聚拢在一起以后逐步向深层推进的一种手法。“泻法”,就是一开始深刺之后再慢慢把气由深处向浅层捻出的一种手法。这就是本难所讲的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营卫补泻手法。本难所讲的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中有所论述。比如在《素问·调经论第六十二》和《灵枢·终始第九》中,都有提及。

《七十七难》主要讲了“治未病”和“治已病”的问题。本难的经典名言是“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治未病”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很多篇文章中都有提及。其中,讲的最为透彻和简洁的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此外,在《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灵枢·逆顺第五十五》篇,对这个观点也进行过很清晰的说明。

《七十八难》主要讲了“补泻”的具体针法。总的原则是:慢慢向内推针的手法就是补气;慢慢浅提出针的手法就是泻气。本难所讲的关于针刺“补泻”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在《黄帝内经》中多有评论。比如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素问·调经论第六十二》《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素问·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这几篇文章中,对此都有论述。2023.12.27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