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286】《难经》71~73难
2023-12-26 09:45:18
薰医草【4286】
《七十一难》主要是对“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这一问题的一个指导性解释。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因为卫气在外在表层,所以要用卧针法平斜针刺浅表肌肤。第二,因为营气在内在较深层,所以要深刺。第三,针刺营气的时候不能伤及到卫气;针刺卫气的时候也不能伤及到营气。本难所讲的内容,散见在《黄帝内经》的诸多篇章中。在《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和《素问·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中就有明确的所指。
《七十二难》主要是对“迎随”这一概念的一个完整解释。“迎和随”是古代针刺中的两种手法。进针时针尖跟随着经气循行去的方向针刺的手法叫“随”,为补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气循行来的方向刺入的手法叫“迎”,为泻法。简单来说,和经气迎面而来进行针刺的为泻法、尾随经气而去进行针刺的为补法。本难所指的“迎随”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的《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篇。此外,在《灵枢·小针解第三》和《灵枢·终始第九》中,也对“迎随”针法做了一定的说明。
《七十三难》主要是对“五腧穴”的替代针刺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难认为:当用泻法的时候,如果因为“井穴”之经气太过单薄而不足以承担被刺功能的时候,那就可以顺势向上去针刺“井穴”之子“荥穴”。同样的道理,当用补法的时候,如果因为“井穴”之经气太过单薄而不足以承担被刺功能的时候,那就可以针刺最上面的“合穴”。因为“合穴”属水、水生木、“井穴”属木,所以,当用补法不能针刺井穴的时候,就退而其次去针刺合穴即可,效果一样。这两种针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替代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泻法“代刺其子”、补法“代刺其母”。2023.12.26
薰医草【4286】《难经》71~73难
薰医草【4286】
《七十一难》主要是对“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这一问题的一个指导性解释。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因为卫气在外在表层,所以要用卧针法平斜针刺浅表肌肤。第二,因为营气在内在较深层,所以要深刺。第三,针刺营气的时候不能伤及到卫气;针刺卫气的时候也不能伤及到营气。本难所讲的内容,散见在《黄帝内经》的诸多篇章中。在《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和《素问·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中就有明确的所指。
《七十二难》主要是对“迎随”这一概念的一个完整解释。“迎和随”是古代针刺中的两种手法。进针时针尖跟随着经气循行去的方向针刺的手法叫“随”,为补法。进针时针尖迎着经气循行来的方向刺入的手法叫“迎”,为泻法。简单来说,和经气迎面而来进行针刺的为泻法、尾随经气而去进行针刺的为补法。本难所指的“迎随”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的《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篇。此外,在《灵枢·小针解第三》和《灵枢·终始第九》中,也对“迎随”针法做了一定的说明。
《七十三难》主要是对“五腧穴”的替代针刺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难认为:当用泻法的时候,如果因为“井穴”之经气太过单薄而不足以承担被刺功能的时候,那就可以顺势向上去针刺“井穴”之子“荥穴”。同样的道理,当用补法的时候,如果因为“井穴”之经气太过单薄而不足以承担被刺功能的时候,那就可以针刺最上面的“合穴”。因为“合穴”属水、水生木、“井穴”属木,所以,当用补法不能针刺井穴的时候,就退而其次去针刺合穴即可,效果一样。这两种针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替代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泻法“代刺其子”、补法“代刺其母”。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