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草【4244】关于《难经·刺法·七十六难》(续)

2023-12-12 10:38:37

医草【4244】关于《难经·刺法·七十六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厘清了“补”和“泻”两个概念及其针刺的方法。“补法”就是通过针刺浅表把气慢慢聚拢在一起以后向深层推进。“泻法”就是一开始就深刺然后慢慢把气从浅层捻出。这就是本难所讲的“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营卫补泻手法。【2】本难讲的另一个问题是补和泻的顺序问题:阳不足阴有余的时候,先补阳再泻阴。阴不足阳有余的时候,先补阴后补阳。【3】本难所讲的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中有所论述。比如,在《素问·调经论第六十二》中,就指出:“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问,如果阴和阳非正常的杂聚在了一起、气和血非正常的混合在了一起,这个时候便会形成疾病。碰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样针刺呢?岐伯回答说:对于这类疾病,应该针刺经脉。对于营血有病的,要针刺的深一点;对于卫气有病的,要针刺的浅一点。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形体情况以及四季的时候特征,去确定被刺穴位数量的多和少、以及针刺部位的上和下。【4】在《灵枢·终始第九》中,也指出:“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这一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遇到阴经的邪气盛而阳经的正气虚的情况,一定要先去补阳经的正气、然后再去泄阴经的邪气,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调理使之阴阳和合。当遇到阴经的正气虚而阳经的邪气盛的情况,一定要先补阴经的正气、然后再泄阳经的邪气,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调理使之阴阳和合。【完】(本难大约120字左右)2023.12.1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