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174】关于《难经·病证·五十三难》(续)
2023-11-14 10:02:01
薰医草【4174】关于《难经·病证·五十三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讲了这样一个原理:当脏病“从母传给子”的时候,即传给“所生”脏的时候,病情就不会太重;当脏病“传给所克之脏”的时候,病情就会非常严重。其实,这个问题在《难经·五十难》中就已经做过类似的说明。【2】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母生子”的关系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这是一个体系。另一个体系是,“所克”。即: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可肺金、肺金可肝木。本难正是从这两个体系对五脏疾病的传变进行了解释。【3】脏病这种传递关系所引发的后果,在《黄帝内经》中有过准确的论述。比如:(1)在《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中就指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2)在《灵枢·病传第四十二》中是这样描述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这句话的意思是,淫邪之气进入到内脏以后,如果是属火的心先发病,那么,一天之后就会传给属金的肺。三天以后传给属木的肝。五天以后传给属土的脾。如果再过三天,疾病还没有好转,那就会死亡。这就是疾病传给了“所克”之脏的后果。【完】(全文大约130字左右)2023.11.14
薰医草【4174】关于《难经·病证·五十三难》(续)
薰医草【4174】关于《难经·病证·五十三难》(续)
对本段文字做一个说明。【1】本难主要讲了这样一个原理:当脏病“从母传给子”的时候,即传给“所生”脏的时候,病情就不会太重;当脏病“传给所克之脏”的时候,病情就会非常严重。其实,这个问题在《难经·五十难》中就已经做过类似的说明。【2】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母生子”的关系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这是一个体系。另一个体系是,“所克”。即: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可肺金、肺金可肝木。本难正是从这两个体系对五脏疾病的传变进行了解释。【3】脏病这种传递关系所引发的后果,在《黄帝内经》中有过准确的论述。比如:(1)在《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中就指出:“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黄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2)在《灵枢·病传第四十二》中是这样描述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这句话的意思是,淫邪之气进入到内脏以后,如果是属火的心先发病,那么,一天之后就会传给属金的肺。三天以后传给属木的肝。五天以后传给属土的脾。如果再过三天,疾病还没有好转,那就会死亡。这就是疾病传给了“所克”之脏的后果。【完】(全文大约130字左右)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