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4164】关于《难经·病证·四十九难》(三)
2023-11-10 10:52:01
薰医草【4164】关于《难经·病证·四十九难》(三)
【1】原文:“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2】再对这一段文字做一个简要的解释。(11)又问:如果是心脏有病,那怎么能够知道这是因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引起的呢?(12)答:如果出现喜食苦味的时候,就可以判断出是由于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引起的脾疾进而引发了心脏病所致。其中,虚证的表现是不想吃饭、实证的表现是很想吃饭。(13)那再问一下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14)答:脾主要反映的是味觉。当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导致脾有病以后并传导到肝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酸味;当这种情况传导到心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苦味;当传导到肺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辛味;当传导到肾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咸味;当这类行为“自己侵入”到脾脏本身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甘味。正是根据这样的原理推论出:当脾有病进而又传递到心脏的时候,就会喜食苦味。换句话说:当心脏有病表现为喜食苦味的时候,便可以判断出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所致。这个时候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发热、身体发沉、嗜睡、四肢无力行动不自如。而且此时的脉象是浮大而缓的。2023.11.10
薰医草【4164】关于《难经·病证·四十九难》(三)
薰医草【4164】关于《难经·病证·四十九难》(三)
【1】原文:“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然:当喜苦味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2】再对这一段文字做一个简要的解释。(11)又问:如果是心脏有病,那怎么能够知道这是因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而引起的呢?(12)答:如果出现喜食苦味的时候,就可以判断出是由于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引起的脾疾进而引发了心脏病所致。其中,虚证的表现是不想吃饭、实证的表现是很想吃饭。(13)那再问一下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14)答:脾主要反映的是味觉。当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导致脾有病以后并传导到肝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酸味;当这种情况传导到心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苦味;当传导到肺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辛味;当传导到肾脏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咸味;当这类行为“自己侵入”到脾脏本身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喜食甘味。正是根据这样的原理推论出:当脾有病进而又传递到心脏的时候,就会喜食苦味。换句话说:当心脏有病表现为喜食苦味的时候,便可以判断出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所致。这个时候的主要表现是身体发热、身体发沉、嗜睡、四肢无力行动不自如。而且此时的脉象是浮大而缓的。2023.11.10